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精品_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_级婬片A片手机免费播放_亚洲国产成人Av毛片大全,男女爱爱好爽好疼视频免费,中文日韩AV在线,无码视频免费,欧美在线观看成人高清视频,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成 人 网 站 在 线 视 频A片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機械社區(qū)

標題: 軸承位配合之我見 [打印本頁]

作者: 逍遙處士    時間: 2014-6-4 08:29
標題: 軸承位配合之我見
本帖最后由 逍遙處士 于 2014-6-4 08:38 編輯

過渡配合完全是在碰運氣,正確的配合應該是“精密小過盈”。

所以無數(shù)的工程師在標完過渡配合后總是心有不甘,,外加心有余慮。因為過渡配合允許有間隙,,軸被加工成有間隙也是合格品,,但我們想要的卻是小過盈,,而如果直接標小過盈則導致精度過高。工藝人員會為你選配么,?應該不會,。這說的是單件小批量,或者是小廠的情況,。當然如果是成千上萬大批量,,或者正規(guī)大廠,又另當別論,。

過渡配合者,,執(zhí)其兩端,而求其中者乎,?

補充:當然,,本貼說的是一般情況,至于說,,對帶座軸承的配合,,是否適用?愚也不知……好像帶座軸承上有頂絲,,是用來頂住軸的,,這么說來,是否應該取精密小間隙配合,,比如h,?
作者: 天路客向東    時間: 2014-6-4 08:41
公差帶本來就是對應大批量的,單件精度高應該沒問題,感覺配做效果更好,。
作者: 懼者    時間: 2014-6-4 08:45
同感,,公差配合,讓人無所適從的蛋疼
作者: LXK445604    時間: 2014-6-4 09:05
非常贊同這句:正確的配合應該是“精密小過盈”,,我認為過渡配合只能適合輕載,,對使用使用要求不高的場合,理想的配合最好是“精密小過盈”,。
作者: 人生麥茬地    時間: 2014-6-4 09:21
精密小過盈應是精確到微米內(nèi)的配合吧
作者: 逛逛論壇    時間: 2014-6-4 11:25
我的理解是,,所謂軸承與軸的配合,過度配合其實就是過盈配合,,因為公制軸承孔用的是基軸制公差,,合格的設計人員會避免出現(xiàn)間隙的情況,比如,,j 到 n 為過度配合公差帶,,選擇k以后的過渡公差并使其比軸承公差提高一個或兩個等級,這樣就只有過盈量大小的區(qū)別了,。k到n 對軸承而言,,恰好是符合小過盈配合。設計人員最忌諱js,。說不清道不明的,。但實際使用中,常見設計師靈活應用它,。
作者: 孫啟明    時間: 2014-6-4 17:05
關(guān)于軸承和軸頸的配合公差帶選擇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不同的加工方式,、表面粗糙度、軸頸的熱處理,、使用溫度,、旋轉(zhuǎn)速度等等。例如,,表面粗糙度加大的,、硬度較低的軸頸就要選擇過盈量較大的公差帶;反之,,則選用較小的公差帶,。總之,,要綜合考慮使用條件,,滿足使用要求才是根本,。
作者: 害怕伏櫪    時間: 2014-6-4 17:38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櫪 于 2014-6-4 19:10 編輯

樓主所說的情況當然不是什么碰運氣,只不過是樓主遇人不淑,,干活的工藝人員混帳,、工人技術(shù)級別太低罷了。
公差配合制度本來就是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產(chǎn)物,,但正常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也不是死搬”公差“就”配合“,而是有著嚴格的檢驗并執(zhí)行選配的,。
單件生產(chǎn),,那么設計者和制造者都要懂得,工件其實際尺寸必須在所注公差值的中位,,偏差不得超過公差值的1/3才是合格的,。如果某一工件做到標注公差的上位或者下位,其配合件就需要配制才行了,。
這本來是常識,,就在本論壇,998大俠也不止一次說過公差配合制度是歐洲的東西,,美國圖紙上很多只標注配合要求等等,。
這個道理普通老百姓也懂。不然,,就不會有同一品牌的汽車和其它沾上機械的邊的冰箱,、空調(diào),國內(nèi)合資產(chǎn)品不如進口原裝貨受追捧這個事了,。
作者: 西山向日葵    時間: 2014-6-4 19:21
帶座軸承自帶的頂絲螺紋牙數(shù)太少了,而且間隙好大,,頂不住啊,,就一樣子

作者: fmdd    時間: 2014-6-22 18:38
這個簡單,你標注一個的尺寸和公差,,在另一個圖上標該處與某某件某處緊配,。

其實你直接標公差是沒什么問題的,精度高一點就高一點,,畢竟你只有少量幾件,,費不了多少錢,要是不規(guī)定,,做出來的不合格要廢掉時,,浪費更多。

在小工廠里做設計,,老板總是要求省錢省錢,,這限制了很多方法,,什么都不做最省錢了。最合適最省錢的方法或許有,,但不是短時間能發(fā)現(xiàn)的,,最合適最省錢的最優(yōu)設計,是經(jīng)過多輪改進得到的,,探索的過程中也同樣會產(chǎn)生成本,。老板們投入一點資源企圖在一開始就做到完美,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小概率事件,。

逍遙兄還是去外企吧,,兩者設計的理念完全不同,不會給你嚴苛的成本限制,,設計時比較自由點,,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供學習,對開闊自己眼界,,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很有幫助,。
作者: 傻孩子上大學    時間: 2014-8-17 12:49
過渡配合書上說,可能具有間隙,,可能是過盈配合,。是不是就指定了你要大批量生產(chǎn),就用過渡配合,?
作者: 深圳中瑞機械手    時間: 2014-8-17 12:57
精密小過盈
作者: 劉永青87    時間: 2014-8-17 19:59
我記得以前我有個面試,,是個資歷不深的年輕工程師,他老大有事沒來,,問我一個問題:軸承內(nèi)圈與軸是什么配合,?我答:大多為過度配合,少量過盈配合,。他告訴我:是間隙配合,,他以前在減速機廠做,是間隙配合,,當時我就暈菜了,,畢竟人家是面試,給點面子,,我就沒說話了,,當時我就想走,我真沒見過間隙配合的,,也許我孤陋寡聞,,但是內(nèi)圈怎么可能和軸是間隙配合,有相對運動了,,要軸承干嘛呢,?有沒有高手見過間隙配合的,?告訴我一下
作者: xuyongyhy2010    時間: 2014-8-17 20:20
學習了
作者: 都市陽光    時間: 2014-8-18 10:02
我在實踐中,對于高速輕載的軸承位配合選擇精密小間隙,。
作者: 機械小安    時間: 2014-8-18 12:42
請問大俠們,,輕載、低速,、不要求精度的情況下能不能用小間隙配合呢,? :-)
作者: 我的3號夢    時間: 2014-8-18 21:41
不明白其 精髓
作者: jixiezhe    時間: 2014-8-18 21:50
軸承配合常用的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吧,我倒是遇見過過盈配合,,但大過盈導致軸承卡死現(xiàn)象,,一般用小間隙配合,這樣裝配起來也比較輕松,,軸承本來轉(zhuǎn)動就很靈活的,,特殊情況除外。
作者: 亙木    時間: 2014-8-18 22:37
生產(chǎn)制造系統(tǒng)一句“不好裝配”,,研發(fā)人員就慫了,,這是我在曾經(jīng)干過的所有公司的共同遭遇!
作者: shentu    時間: 2014-8-18 23:20
fmdd 發(fā)表于 2014-6-22 18:38
這個簡單,,你標注一個的尺寸和公差,,在另一個圖上標該處與某某件某處緊配。

其實你直接標公差是沒什么問 ...

所謂的緊配,,這種神極別的概念完全沒有量化,。1U算緊?1絲算緊,,還是10絲以上算緊,。

私企或小企業(yè)可以這樣做,這樣的后果就是品質(zhì)完全沒有保證,,同時不具備有互換性,。

個人意見,不喜也不見怪,。

作者: shentu    時間: 2014-8-18 23:31
軸承有游隙的概念,這個簡單來說,,就是鋼球在兩個滾道之間的間隙,。不同的用途,這個游隙值是差別很大的,,但都是以U作為單位的,。
這個游隙,對軸承的壽命影響極大,,已有相對權(quán)威的期刑中介紹了當游隙為0到-5u時,,軸承的壽命最長,。
-5U實際上就是鋼球與滾道間有過盈了。而軸承出廠時,,游隙都是正值,。
我在一個與軸承壽命相關(guān)的公司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所處的行業(yè)大多用的C3游隙的軸承,,為追求這個所謂的0--5U的最長壽命,,作過相關(guān)的試驗驗證,但想達到這個理想的游隙值,,又談何容易,。與內(nèi)、外圈的配合,,載荷,、溫度(運行發(fā)熱)密切相關(guān)。
作者: 逍遙處士    時間: 2014-8-19 09:19
shentu 發(fā)表于 2014-8-18 23:31
軸承有游隙的概念,,這個簡單來說,,就是鋼球在兩個滾道之間的間隙。不同的用途,,這個游隙值是差別很大的,,但 ...

謹受教!

作者: Arlen    時間: 2014-8-19 11:27
害怕伏櫪 發(fā)表于 2014-6-4 17:38
樓主所說的情況當然不是什么碰運氣,,只不過是樓主遇人不淑,,干活的工藝人員混帳、工人技術(shù)級別太低罷了,。
...

其實現(xiàn)在部分企業(yè)已經(jīng)意識到中差(公差的中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計算工時時,會考慮酌情加減

作者: 亡者慈悲    時間: 2014-8-19 11:38
同感啊,,軸承與軸的配合是一門大學問,。
作者: duanaaa1    時間: 2014-8-21 08:26
這個齒輪圖標注的合理不
作者: ywjianghu    時間: 2014-8-22 08:17
劉永青87 發(fā)表于 2014-8-17 19:59
我記得以前我有個面試,是個資歷不深的年輕工程師,,他老大有事沒來,,問我一個問題:軸承內(nèi)圈與軸是什么配合 ...

軸承和軸的配合,分內(nèi)圈不動和外圈不動兩種情況,,
你倆都說對了一半,。



作者: 宇宙立方    時間: 2014-8-25 19:12
與樓主有相似經(jīng)歷。
軸承的配合很多時候完全是以車間裝配人員的意愿為準的,,我用H7 h6,,人家說軸承在軸承座晃,我用K7 h6,,人家是說裝不上,,說冷裝熱配的,,人家反問,你讓我上哪去整壓力機和熱油干冰去,,咱公司什么樣你不知道嗎,,最后內(nèi)外圈配合都用J公差,就是正負1道,,車間反映說OK,,這回裝軸承不費勁了。
上差3道,,下差為零,,這種零件加工時按某大俠說法公差中線,應該加工到上差0.15,,可車間就給你加工到下差0去了,。
作者: xuechaoqun    時間: 2014-8-26 00:37
不見得,沒有理想,,只有合理,。要間隙或過盈,還得看工況,,看軸承的工作溫度,。
作者: 星垂風野    時間: 2014-8-27 09:46
學習了。
作者: ypleer520    時間: 2014-8-28 10:44
從頭到尾看了一個遍,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了幾年的工作,跟這里說的一點邊都沾不上.我真懷疑以前做出去的產(chǎn)品會不會發(fā)生安全事故.這里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各位大俠.我是做電機的.滾珠軸承的內(nèi)徑公差是-0.007mm,軸的公差是-0.008/-0.012,轉(zhuǎn)速是10000RPM,功率1000W這樣看來是是間隙配合.不知道這樣的配合是否有問題,
作者: 建安gu    時間: 2014-8-29 17:12
     有一段時間,,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設計靠估,裝配靠敲,?一般說來標注公差:計算,,實驗,類比,,前兩種一般的公差配合是做不到的,,除非重要的公差配合先計算后實驗。
作者: Рγο-mise    時間: 2014-12-4 10:47
配合要根據(jù)實際設備環(huán)境及生產(chǎn)需要情況而定
作者: yangli604    時間: 2014-12-4 16:15
一般軸加個2~4道,,軸承燒漲很輕松,,我平時就是這么做的
作者: 毛啊毛阿毛    時間: 2014-12-4 17:34
又學習了呵呵
作者: kint666    時間: 2014-12-5 20:59
很好的掃盲貼
作者: robotgripper    時間: 2014-12-30 10:23
LXK445604 發(fā)表于 2014-6-4 09:05
非常贊同這句:正確的配合應該是“精密小過盈”,我認為過渡配合只能適合輕載,,對使用使用要求不高的場合,, ...

說的很清楚
作者: 韋益    時間: 2015-1-3 21:11
宇宙立方 發(fā)表于 2014-8-25 19:12
與樓主有相似經(jīng)歷。
軸承的配合很多時候完全是以車間裝配人員的意愿為準的,,我用H7 h6,人家說軸承在軸承座 ...

應該跟車間溝通或者制定廠標
個人意見
作者: wycdd    時間: 2015-1-4 07:48
學習了
作者: 聰和明    時間: 2015-1-4 09:31
分析的有道理,,學習了
作者: wxy07654    時間: 2015-1-7 16:02
學習
作者: 葉片泵123    時間: 2015-1-17 13:56
有點看不懂,。不過公差本來就是適應大批量生產(chǎn)的產(chǎn)物,。
作者: 錘頭    時間: 2015-1-17 14:16
選用h的配合應該沒問題。
作者: 鑫森淼炎垚    時間: 2015-1-18 10:02
劉永青87 發(fā)表于 2014-8-17 19:59
我記得以前我有個面試,,是個資歷不深的年輕工程師,,他老大有事沒來,問我一個問題:軸承內(nèi)圈與軸是什么配合 ...

一般情況絕對是過盈配合,,但有時因裝配的困難等原因,,不得不讓步為間隙配合,只是讓機床運轉(zhuǎn)起來,。
作者: 大宋_sxz    時間: 2015-1-23 22:57
fmdd 發(fā)表于 2014-6-22 18:38
這個簡單,,你標注一個的尺寸和公差,在另一個圖上標該處與某某件某處緊配,。

其實你直接標公差是沒什么問 ...

深有同感

作者: angelguymoon    時間: 2015-4-8 16:33

作者: l6067066    時間: 2015-4-9 11:15
今天就遇到這個問題,,裝配人員巴不得一下就放進去了
作者: csman945    時間: 2015-11-24 23:03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外圈配軸承套,內(nèi)圈配軸,,那么軸承本身的徑向游隙怎么處理呢,。
作者: ╭ァ氵sA_n    時間: 2016-2-3 16:29

作者: 高唐天鷹    時間: 2016-2-12 17:43
說的好    在我們這邊小廠子都不重視這  
作者: 守望dj    時間: 2016-2-13 12:24
這個要結(jié)合經(jīng)驗的
作者: 新港    時間: 2016-2-14 16:39
每次考慮配合的時候都好惱火
作者: wuwei1912    時間: 2016-5-20 11:54
帶座軸承自帶的頂絲螺紋牙數(shù)太少了,而且間隙好大,,頂不住啊,,就一樣子
作者: 蝸牛22    時間: 2016-6-21 14:54
學習了~
作者: GO學習愛好者    時間: 2016-6-21 16:54
fmdd 發(fā)表于 2014-6-22 18:38
這個簡單,你標注一個的尺寸和公差,,在另一個圖上標該處與某某件某處緊配,。

其實你直接標公差是沒什么問 ...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領導以前批評我們的一句話,問我們設計東西為什么不一步到位,,為什么不一次性設計到最好,,關(guān)鍵的是可能嘛,哪有一下就能完美的東西存在

作者: 小丨徽    時間: 2016-8-4 15:22
也是啊,,小廠每次都是少件加工,,工差好難給
作者: feixun999    時間: 2016-8-5 14:52
加精
作者: jhon891    時間: 2016-8-5 16:00
LXK445604 發(fā)表于 2014-6-4 09:05
非常贊同這句:正確的配合應該是“精密小過盈”,我認為過渡配合只能適合輕載,,對使用使用要求不高的場合,, ...

非常贊同

作者: andyany    時間: 2016-8-5 21:53
GO學習愛好者 發(fā)表于 2016-6-21 16:54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領導以前批評我們的一句話,問我們設計東西為什么不一步到位,,為什么不一次性設計到最好 ...

你讓他一口就吃飽
作者: 星-星    時間: 2016-8-5 23:23
(, 下載次數(shù): 55)
我都參考這個公差,,大家有什么想法
(這個是哪里來的,想必大家也知道)
作者: 苦菩提    時間: 2016-8-6 10:56
帶座軸承跟普通的軸承不一樣,,普通的軸承內(nèi)圈孔都是走的下公差(保證緊配)而帶座軸承都是上公差

作者: haneast    時間: 2016-8-6 11:41
剛想問類似的問題,。不過現(xiàn)在畫圖的軸承孔都是正負偏一點,例如直徑19就正負0.01,然后備注緊配軸承,,不過我們是非標的產(chǎn)品,,一臺機可能就一件兩件,一般做回來的東西都可以,。哎,,不過不知道怎么規(guī)范起來,感覺這樣標就是憑感覺,。
還有就是其他零件標注的時候是按照公差帶標到0.001還是0.01呢,,好像做了幾年那些人都是標到0.01,說0.001標了也沒用
還有就是形位公差標注也不了解怎樣標,。例如同心度,,30到100的軸看別人都是標0.02,這個0.02怎么來的呢,,查表還是計算,,好像沒表可查啊
小弟新人一枚,去年畢業(yè)做了一年非標而已

作者: 深藍zkk    時間: 2016-8-6 13:01
其中還有一些其它的元素,,比如說加工人,,一般工人師傅擔心過切會加工軸的時間做成軸偏差大,加工孔的時間做孔偏小,,也是一種加工常態(tài),,你跟他說加工按公差的中位,有時候因為沒有硬性規(guī)定,,很難做到,,特別是外發(fā)加工
作者: 武當問道    時間: 2016-8-15 15:20
我干過裝配,一般的軸頭,,特別是倒角的位置,,我都會打磨一下,因為有腫脹,,然后測量后再裝配
作者: 小弟波仔    時間: 2016-8-18 15:36
精密小過盈太貼切了
作者: GO學習愛好者    時間: 2016-10-28 16:21
GO學習愛好者 發(fā)表于 2016-6-21 16:54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領導以前批評我們的一句話,,問我們設計東西為什么不一步到位,為什么不一次性設計到最好 ...

我們領導說過同樣的話

作者: 緩緩歌    時間: 2016-11-11 08:38
我們公司現(xiàn)在就是只見裝未見配,,因為配的話必須要有人力和時間成本,,人員做事太浮躁,感覺這也是很多公司的現(xiàn)狀,。

作者: wangbuaa    時間: 2016-11-12 21:55
看完受益非淺
作者: 夢寒    時間: 2016-11-14 09:12
學習了,。新人一枚。從來都是H/h,。,。。。,。
作者: 平行科技    時間: 2019-12-15 16:35
普通要求的 配置 JS成本最低 PN成本高  看上面精度到納米了 應該是博士研究生了 哈哈哈哈哈 你檢測過你設計的零件達到你設計的精度了嗎 拜托了 文化人們  沒事就去現(xiàn)場了解學習一下 看著你們真的很蛋疼
作者: linzai11991    時間: 2019-12-15 17:13
各有觀點  都值得學習
作者: 菜鳥8587    時間: 2019-12-15 21:14
D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giwivy.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