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qū)
標題: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打印本頁]
作者: lynx91 時間: 2007-7-31 11:10
標題: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ffice
ffice" />
在工程設計的各學科當中,機械設計是發(fā)展最早,,且已經(jīng)發(fā)展得日臻完善的學科,。機械這種東西比較直觀,,所有的東西都擺在面上,,好不好使一目了然,,當造成破壞和事故的時候,,也更容易遭人詬病,使你無處遁形,,也不好狡辯,。
機械設計的范圍很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各種各樣的東西,,當你拆了電纜、卸掉管路以后,,基本上就算是機械結(jié)構(gòu),。許多人認為:‘水、電,、風,、氣’的家伙都是有專業(yè)的,,人家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但你要是搞機械的,大家就可以認為你是‘萬金油’,,在總結(jié)一個現(xiàn)場故障的時候,,當別人都有理由逃遁以后,剩下的那個倒霉家伙就是你,,即使就真的是人家的毛病,,只要別人稍稍耍一點賴,說他不明白,,他就可以安然脫逃,,領(lǐng)導是絕對不會允許你逃走的,因為你是機械專業(yè)的,。所以,,為避免尷尬,許多的東西都是你要學習的,。
在機械專業(yè)混了不少年的事,,雖然機械行業(yè)看似龐雜,好像沒有什么頭緒,,似乎不知從哪里下手,,但我習慣上總體將機械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運動結(jié)構(gòu)’,,另一類是‘靜態(tài)結(jié)構(gòu)’。運動結(jié)構(gòu)可以從飛行裝置算起,,從航天器,,到飛行器,再到各種運動的設備,,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東西,。靜態(tài)結(jié)構(gòu)包含各種橋梁、建筑結(jié)構(gòu),、各種工業(yè)的倉體,、支撐結(jié)構(gòu)和各種梁體、底座,、絎架,、網(wǎng)架等等。相對而言,,機械設計的‘人才’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擅長設計‘運動結(jié)構(gòu)’的家伙,另一類人才是善于設計‘靜態(tài)結(jié)構(gòu)’的,。
除了人才以外,,還有一部分是混在機械設計領(lǐng)域里的家伙,這部分人里面有一部分是老板,,自稱懂機械,,實際是一知半解,他們不需要理解具體的結(jié)構(gòu),,只要掙錢就好,,這類老板不好相處。另一部分是學什么都不明白,,基本上是抄了一輩子別人的圖紙的笨家伙,,鄙人就屬于這類人。
許多搞機械的,、自認為是有天賦的家伙自己就瞧不起稿‘靜態(tài)結(jié)構(gòu)’的其他人,,他們覺得設計各種支撐梁、連桿,、絎架,、底座,以至于是設計斜拉結(jié)構(gòu)和懸索結(jié)構(gòu)的人都是沒有什么水平的人,,干這種活體現(xiàn)不了人生的價值,,事實并不是這樣的。當一個重載箱型梁破壞的時候,,能說得清楚是什么原因?qū)е缕茐牡娜藢嶋H上并不是很多,,這正說明懂得設計這種東西的人其實不多,。
除此以外,什么時候用絎架,,什么時候用箱型梁,其各自的載荷特點和承載方式也是許多‘聰明人’說不清楚的,。我國因為沒有工程學的教育,,大家又都學的很窄,純理論的課堂教育,。于是,,很多的問題都說不清。
計算一個承載結(jié)構(gòu),,不外乎是計算強度,、剛度和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計算強度是比較簡單的事情,,你只要上過中專,,你就應該很明確地計算出一個斷面的強度,無論斷面的結(jié)構(gòu)有多復雜,,就是花費的時間長短的問題,。假如你說不會算,誰都幫不上你,,只有再回學校念書,。而剛度的計算就比較復雜一些,要考慮各種工況,,考慮最復雜的一種組合狀態(tài),,這就不是學校里能學到的東西了,,想學明白了,,第一要有好的師父,師父就不明白,,你學不明白,。第二,,就是你要肯學,,要下功夫。
比較復雜的問題是計算一個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它不僅要考慮工況,許多外在的條件你必須要考慮進去,。比如:當你設計一個大型的料倉和附屬結(jié)構(gòu)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就特別多,例如,,風雪引起的荷載,地震的不同振型引起的破壞效應等等東西,。就倉體的支撐形式而言,條件許可的時候,,要盡可能采用較為‘柔和’的多柱支撐結(jié)構(gòu),,在地震過程中,它的‘彈性’和‘柔軟性’都比較好,,在承受以‘扭轉(zhuǎn)’振型為主的地震破壞中,,邊上的柱子的聯(lián)結(jié)節(jié)點可以‘擰斷’,以吸收地震的沖擊波,。當?shù)卣疬^后,,雖然有些支撐體破壞了,但整體結(jié)構(gòu)是完整的,,達到這種水平,你就基本是‘人才’了,。
當不允許采用多柱支撐結(jié)構(gòu)時,,支撐形式的的剛度就一定比較大,柱子就不允許被擰斷,,這時的變形就被轉(zhuǎn)移到倉體本身上去了,,你必須選擇一個變形/破壞點,通過它的破壞而保留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
采用少柱結(jié)構(gòu)時,,就必須要慎重使用型鋼作為柱子,有些時候,,方形或圓形就可能是你的唯一選擇,。
重載箱形梁的破壞,你要是細看或者說你看明白了,,你就知道:真正由彎矩導致的破壞并不很多,。一般情況下,主要是扭轉(zhuǎn)載荷破壞了結(jié)構(gòu),。扭轉(zhuǎn)載荷首先是破壞了箱形梁的縱橫筋板之間的焊縫,,導致形變的加大,而形變的增加又進一步破壞了縱橫結(jié)構(gòu),,最后導致了翼板(有時稱梁的‘上下蓋板’)與間隔結(jié)構(gòu)的分離,,失去了承載的理論位置,,最終使整體結(jié)構(gòu)分崩離析。
煤礦上使用的液壓支架就是一種典型的重型承載支撐結(jié)構(gòu),,其頂梁,、掩護梁、連桿,、底座的設計都比較講究,。什么地方要加強是非常重要的,也有許多的學問,。在型式試驗的時候,,雖然只有5000次的循環(huán),看似次數(shù)很少,,但能撐過試驗結(jié)束的的架型也并不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盡管現(xiàn)在是有限元時代了,,但根本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特別是偏載試驗,從根本上講還是扭轉(zhuǎn)載荷作用的問題許多人沒有完全理解透,,或者沒計算好,。
能設計結(jié)構(gòu)巧妙而又經(jīng)久耐用的鋼梁其實并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是很看一個人的功底的,,它和在學校的學習和后天的鍛煉都有很大的關(guān)系,,別小看了它。但像我這樣的笨家伙就干不了,。
在結(jié)構(gòu)設計的時候,,你需要特別重要的是:除了正常計算彎曲載荷以外,一定要搞清楚最大的扭轉(zhuǎn)載荷,,這種載荷可能不一定是什么東西施加給梁體的,,也可能是基礎的不均勻沉降造成的,假如你當時沒有仔細考慮基礎沉降的問題,,到時候,,土建的家伙是救不了你的,你哭都沒人理你,。
如果是薄板結(jié)構(gòu),你還必須計算剪切和沖切的問題,,你的鋼梁是沒問題,,但人和物件掉到底下去了,你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筋板的聯(lián)結(jié)也是特別重要的東西,,焊縫盡可能不放在受力大的位置上,,如果必須放在那里,要作額外的加強和支撐,,通過增加局部的剛度,,減少此處的形變,使變形發(fā)生在非焊接位置,。當然,,書上說了許多特別細致的東西,都特別重要,,我不重復什么,,以免引起賣弄的嫌疑。
有人會說:你說了一大堆沒有用的東西,,到底用什么來衡量一個家伙是不是行呢,?這個我比較在行,因為我不會干什么,,再不知誰會干,?豈不是要餓死?其實,,衡量一個家伙只用一個標準就夠了,,他自己設計的結(jié)構(gòu),隨便取一個截面,,他都能講得清楚何處的應力是多大,?哪個斷面在何種條件下可能破壞,這個截面破壞以后引起的后果是什么,?什么條件下,,整體結(jié)構(gòu)會崩潰?在眾人面前可以講清這件事,,他就合格了,。假如是抄圖,抄一輩子也還是抄,。
假如我們把鋼結(jié)構(gòu)叫‘重型結(jié)構(gòu)’的話,,鋁結(jié)構(gòu)就是‘輕結(jié)構(gòu)’,它的設計與鋼結(jié)構(gòu)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說根本就是兩碼事,。
待續(xù)------------------
作者: 老鷹 時間: 2007-7-31 11:15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好,高手總結(jié)自己的職業(yè)和技術(shù)經(jīng)驗或教訓,,對于后來者實在是教益良多啊,。
作者: 憨老馬 時間: 2007-7-31 11:41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是啊,實在!想想我也是那個“...學什么都不明白,,基本上是抄了一輩子別人的圖紙的笨家伙,,...",正在,、還在努力地想弄明白自己所干的一切,。偶爾碰到需要開發(fā)研制的時候,就象小學生考大學試一樣,,誠惶誠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沒一天安穩(wěn)覺可睡,。機器裝運時,,自己就象被押上刑場的感覺,魂不附體地等待著人家扣扳機,,良久,,噫,咋沒吃到槍子兒,,嘔,,客戶反映原來機器還可以,運轉(zhuǎn)正常,,此時才得以解脫,。
作者: eyginu 時間: 2007-7-31 11:46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我喜歡老馬
作者: luyilan1198 時間: 2007-7-31 13:55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歸隱大蝦說得好啊,如果您像您所說的那樣"基本上是抄了一輩子別人的圖紙的笨家伙",那鄙人就是垃圾什么都不是......
作者: wzs1920 時間: 2007-7-31 14:45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講的很實在也很事實,中國制造什么時候才能邊成中國創(chuàng)造?設計人員的素質(zhì)是第一要素
作者: yenyolonger 時間: 2007-7-31 14:57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歸隱大蝦的總結(jié)就是茫茫機械海洋里的一盞照明燈
作者: zaghi 時間: 2007-7-31 16:16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我就是大俠所說的做“靜態(tài)結(jié)構(gòu)”的,說實在,,真的太多東西不懂,。那些結(jié)構(gòu)感覺不穩(wěn)了,就加加強筋,;感覺承重不夠,,就加厚....這樣做太沒底了,結(jié)構(gòu)出來了,,自己老怕出錯,。很想很系統(tǒng)的學習學習,但又覺得無從學起�,�,!迷茫啊...
作者: 卓信 時間: 2007-7-31 16:24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嗯 寫的好好看 真專業(yè) 受教了
作者: sunnylkevin08 時間: 2007-7-31 16:28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
很受教,也很迷茫,。碰到不熟悉的,,去查機械設計手冊,可是有時候還是會覺得無從下手,,結(jié)果就是從感覺上覺得可以,、協(xié)調(diào)就行,。久而久之,,心里也越來越?jīng)]底,。
作者: cyc508 時間: 2007-7-31 18:06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很多時候有人會問:為什么軸要這么大,板要這么厚,得到的答復往往是差不多吧,基本沒問題.是不是這就是常說的經(jīng)驗呢.
作者: 深南大道 時間: 2007-7-31 21:55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我也是做靜態(tài)的
可是我感覺沒多大技術(shù)含量
因為基本上都是抄別人的
我很想知道這樣做有何理論依據(jù)
要是有計算公式就更好了
可是,沒有誰能回答我
我也只能糊涂的抄
去設計了,,憑感覺憑經(jīng)驗吧
看來大俠關(guān)于破壞點的分析
讓我想起了日本人設計的汽車
有段時間有輛日本車被撞成兩截的事鬧的沸沸揚揚
我估計人家就是根據(jù)這些計算出來了
至于到底為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至少別人有可能算過了
作者: 一劍飄紅 時間: 2007-7-31 21:59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樓主講的好,。copy之后必需加以消化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否則永遠學不會,。
作者: gigilyq 時間: 2007-8-1 08:55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大蝦都說的那么謙虛
那我算是滄海一粟之附屬顆粒了
太渺小了
作者: 巍峨的山峰 時間: 2007-8-1 13:07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樓主和各位前輩的話讓我受益非淺,聽得出摟主在這個行業(yè)工作有年頭了,你的總結(jié)對我們很有幫助
作者: 如履薄冰 時間: 2007-8-4 16:07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大蝦都說的那么謙虛,真讓我們這些所謂搞設計的汗顏和渺小,。
不過,"基本上是抄了一輩子別人的圖紙的笨家伙",還是需要的,,畢竟別人的圖紙有許多成熟的東西在里面,,不是每個人都會認真計算的。很多時候“經(jīng)驗法”很管用,。糊口哦,,往往需要快速。
向樓主學習,,向樓主致敬,!
作者: 曉強 時間: 2007-8-4 16:12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樓主您寫的很不錯哦
作者: pyfreeman 時間: 2007-8-5 20:40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看看受益非淺,謝謝,!
作者: tongtq001 時間: 2007-8-5 21:05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很有見地,,謝謝!
作者: tongtq001 時間: 2007-8-5 21:10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什么都明白 難�,�,!
作者: zyz4190 時間: 2007-9-2 09:31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看你如此一說,我就是那種笨死的人了,我不會計算,都是估計的;關(guān)系人命的,我就閃!
作者: 蒼龍 時間: 2007-9-17 22:48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說得好
作者: rockycq 時間: 2007-9-18 08:30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樓主寫的真好,真是受益非淺!
作者: 修身齊家 時間: 2007-9-19 12:39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在總結(jié)一個現(xiàn)場故障的時候,,當別人都有理由逃遁以后,,剩下的那個倒霉家伙就是你,即使就真的是人家的毛病,,只要別人稍稍耍一點賴,,說他不明白,他就可以安然脫逃,,領(lǐng)導是絕對不會允許你逃走的,,因為你是機械專業(yè)的” 對這句話體會太深刻了,我現(xiàn)在在一家電子公司工作,,出了問題都懶我們治具沒做好,,其他人都不負責任,郁悶,。剛來這邊不久,,我對他們的東西又不是很懂,,明明覺得不是自己的錯,卻沒辦法辯駁,。也只好加強學習,,多學點電子理論,為自己洗脫冤屈,。
作者: shiweiheng 時間: 2007-9-21 12:59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受教了!其實抄襲后能夠自己再真正學會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只是不能系統(tǒng)的來學習.
作者: guduze1983 時間: 2007-9-21 13:37
標題: Re: 機械設計的點滴體會(一)
每個人都在深刻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每一個人都在把自己的經(jīng)驗傳授,讓我明白了交流是多么的重要,,跟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在這個社區(qū)里讓我學到了很多
作者: 鈑金準專家 時間: 2007-9-27 15:27
九十年代及以后的大學生基本上都不會算,說什么好呢~~~~~
作者: llp 時間: 2007-9-27 15:53
謝謝你的文章,對于我這個新手來說真是受益匪淺吶
作者: ysxcqsc 時間: 2007-9-30 10:45
唉,真是應了:基本上是抄了一輩子別人的圖紙的笨家伙
作者: libh333 時間: 2007-9-30 19:09
標題: 回復 1# 的帖子
高手就是高啊……
什么時候不再搞機械了,,就解脫了
作者: lianhuaxiyu 時間: 2007-10-1 16:40
上面各位前輩很謙虛呀
我想各位前輩也是自己圈內(nèi)的頂級人物了
我只是感覺中國現(xiàn)在情況只能讓人如此
感覺很無奈,,我們公司的設計院的人更是抄,
但是很多時候抄不明白,,同樣的錯誤出現(xiàn)若干次
作者: cyc508 時間: 2007-10-2 11:20
機械的東西設計出來,除了盲人,都可以對你指手畫腳.
作者: qifu1986 時間: 2007-10-2 22:31
我贊成哦 都是高手來的
作者: scienko 時間: 2007-10-3 14:38
相信樓主一定是工作多年的前輩,謝謝啊,對于我們這些正在學校學習的機械生來說,這些真的是受教了.我們學了工程材料,理論力學,材料力學,但我現(xiàn)在腦袋里都沒得印象,看來得多看看以前學過的書了.
作者: zsf2007 時間: 2007-10-4 23:10
樓主說得很深刻.在溫州,所謂的設計,基本上都是將機器從國外買回來,然后拆掉照做,大不了將結(jié)構(gòu)改改,自動化方面很多就省了...
作者: zdlqaz 時間: 2007-10-6 00:08
受教育了。真的,,但是我現(xiàn)在還不知道該怎么辦。
作者: fen200856 時間: 2007-10-6 16:03
抄抄圖,,怕什么。大家都設計新的,,那標準還要不要啊,。經(jīng)驗還要不要啊,。
作者: avatar8182 時間: 2007-10-6 16:25
聞道有先后 術(shù)業(yè)有專攻
如是而已
大家加油,。,。,!~
作者: 圣無敵 時間: 2007-10-6 21:16
抄一輩子圖紙?
不會呀,!
關(guān)鍵是看技術(shù)、工藝改進和創(chuàng)新,!
說實在的公司哪一家公司的產(chǎn)品全部是原創(chuàng)呢,?
基本以仿制為主,
但關(guān)鍵就是看你在仿制的基本上有所進步,,
有所提高,,
比原有的產(chǎn)品更先進,,
這樣才能完全占領(lǐng)市場,
跟在別人后面永遠是不會出頭的
作者: axiang1975 時間: 2007-10-8 10:52
感同身受,,學無止境,,現(xiàn)狀就是照搬+革新,這樣可以縮短時間
作者: 渚松 時間: 2007-12-9 08:25
想想其實剛開始COPY也沒有錯啊,,因為什么都不知道啊
想起來一句德語:Keine Imitation, keine Erschaffung.沒有模仿就沒有創(chuàng)造
讓我們國家的制造業(yè)擺脫模仿走向自主創(chuàng)造的任務就落在大家身上了
作者: 賽飛燕 時間: 2008-1-2 11:26
標題: 回復 12# 的帖子
我也是這樣,,自己做的東西自己都不知道行不行心里沒底,。別人說行,,可是他憑什么說行呢。好像也沒有理論依據(jù),。
作者: 錢京靄 時間: 2008-1-2 20:09
標題: 回復
搞機械的永遠是受氣包,。你根據(jù)經(jīng)驗說:這地方用****厚的鋼板。領(lǐng)導來了說:應該用###厚的,。你聽領(lǐng)導的,,人們會說你干了這么多年什么也不懂。領(lǐng)導聽你的,,那一天出了事,人們會說你什么也不懂,。如果沒有出事,,人們會說,這誰不知道,。
我公司 一位50多歲的老工程(公司副總)說:我們7000人的集團公司,,搞機械設備中層以上領(lǐng)導干部,到退休沒有一位不被人恥笑的,,都會出現(xiàn)那么一兩件不該發(fā)生的事,。讓人笑掉大牙!
作者: 大胃ME 時間: 2009-8-19 11:11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呀
作者: wujie318 時間: 2009-8-19 14:35
說得很有道理 學習了
作者: 王曉花 時間: 2009-8-19 20:36
看來我懂得只是皮毛 慚愧
作者: jintao2002628 時間: 2009-8-19 20:58
你們都比我強,,呵呵,,但我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我們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還有待加強,,不要老一輩怕小輩超躍自己,,小一輩的肚里什么也沒有,又相互瞧不起對方,,舉例,,航天飛機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復雜的機器之一,這里需要多少設計人員的團結(jié)協(xié)作呀,,可我們呢,?說不定航母就一是個人設計的呢,,我在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有時還發(fā)現(xiàn)設計人員泛的低級錯誤,。
作者: rabitzh 時間: 2009-8-19 23:41
頂樓主,,作為初步進入工作領(lǐng)域的設計人員來說,開始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會考慮那么詳細的,,事情又搞得緊,,許多圖紙都是根據(jù)前面的以后設計改改。但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很少,。
是否可以定期發(fā)個討論帖,,每次針對一個典型設計問題,讓大伙學習學習,,發(fā)表各自的觀點和看法,,讓大家都受益?
作者: gch84 時間: 2009-8-20 14:16
說得很現(xiàn)實啊,。
作者: vic0vic 時間: 2009-8-20 17:19
不是不會算,,關(guān)鍵是你幾個月算一次,公式早就忘了,,那么的公式啊,。我只記了常用的幾個。我也想抱怨啊,,搞機械,,郁悶的很啊
作者: 更進一步 時間: 2009-8-20 19:55
樓主說得太好了 我就是做重型機械的 其中有一多半質(zhì)量都是鋼結(jié)構(gòu)的 一直沿用老外的技術(shù) 很多構(gòu)造都不知道是怎么來的
樓主的總結(jié)讓我知道了很多東西 對于一個新人來講很重要 謝謝你
作者: 毛業(yè)云 時間: 2009-8-20 21:09
做了有四年了,真正通過自己一步步計算然后校核設計的結(jié)構(gòu)就只有兩次了,,別的都是看看差不多,,或者直接就是抄別人的結(jié)構(gòu),看了大蝦的體會,,真的很慚愧啊
作者: BB7290 時間: 2009-8-20 21:31
另一部分是學什么都不明白,,基本上是抄了一輩子別人的圖紙的笨家伙,鄙人就屬于這類人,。
我現(xiàn)在的工作就是這個,。
作者: 李笙 時間: 2009-8-20 21:56
有點意思,受教了,,對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要學的東西很多
作者: 害怕伏櫪 時間: 2009-9-27 03:59
重讀受教。
作者: sdlw2008 時間: 2009-9-28 14:50
學習了,,看來搞機械真不容易�,。�
作者: z489548734 時間: 2009-9-29 10:54
有時候真的是憑經(jīng)驗在做,,哎,,難呀,!
作者: qijianwei2004 時間: 2009-9-29 11:03
專業(yè)人士寫的就是不一樣啊
受教了
作者: 酷魚 時間: 2009-9-29 22:09
前輩講得很好~我還是在校學生,在校學習都不容易,,也很多不懂�,。】磥硪訌妼W習才行~不過動力又不是很足啊
作者: 9'99 時間: 2009-9-30 02:04
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運氣差,有機會對一家有50年歷史的日本機械廠了解甚深,一同搞機械作了6年,感想頗多,看了LZ的帖子,打破了我的五味瓶,自己進入這一行26年,回味來回味去,結(jié)論是對我們的機械設計完全迷茫了.
我們到如今還是師傅帶徒弟,從教科書到設計室,甚至是軍工研究所的那些哥們,都還沒有脫離上世紀五十年代那位老大哥的框框,思路是死路,方法是教條,習慣是抄襲,作風是海盜,結(jié)果是大家都體會到的,就不多說了.
日本的師傅是美國,他的套路也一樣,無非是抄,但抄到后來成了超,為什么?
我的實感是他們更教條,死板的無法忍受,該做的事必定會做,而且不遺余力,不計成本.夠死夠教條的吧?但他們不是海盜,他們會老老實實的花大價錢買技術(shù),買材料,買服務,即使是不買也不會有任何麻煩,他們還是會花錢去買,傻得夠嗆,匪夷所思.一起做得多了,也明白了,不花錢可以知道機器是什么玩意兒,仿制就行,花了錢可以知道為什么這么設計,不是異想天開的推測,也不是好像大概之類的一知半解,是實實在在的技術(shù),是對方無數(shù)年積淀的經(jīng)驗,當你親身體驗了這一切,你就會知道,這錢花得值得.后來美國人不得不花錢買日本的機器,因為他的東西更小,更巧,更穩(wěn)定,更人性化.
抄和教條他們遠超過我們,但不做海盜這個思路我們沒有,做自己的特色這個思路我們也沒有,我們有的只是用最小成本換來最大利益,這種資本主義初期最原始的思路,如同一個3歲小孩,看到棒棒糖就沒命的撲過去,吃到了就開心,根本就不知道吃糖是要花錢的.價格戰(zhàn)的后患就是我們付的錢,當然糖是吃到了,開心不開心等長到4歲的時候才會知道.
我呢,純粹是抄了一輩子別人的圖紙的笨家伙,先抄老大哥的那一套,后抄小**的那一套,抄到最后發(fā)現(xiàn)我連抄都不會了,你們會嗎?
不抄就沒飯吃,會抄就更沒飯吃,這就是我們的現(xiàn)狀,只能照貓畫虎,隨便了,反正老板不給你用腦子的時間,更不會給你能用腦子的條件,因為那是要花錢的,這和資本主義初期最原始的思路背道,道不同不相與謀,你想做個會抄的設計師,老板就不與你謀,炒你,哈哈.
我對機械設計完全迷茫了,可能是我運氣太差,見得太多,而且見到了不該見的... ... ... ...
作者: ckp_hpu 時間: 2009-9-30 08:05
樓主應該從事的是所分類中的靜結(jié)構(gòu)的機械設計吧,?,?!
作者: 見習生小王 時間: 2009-9-30 12:26
樓主對于機械設計工作很有見地,,深得其中三昧,。模仿并非一無是處,甚至是初入門者的必經(jīng)階段,,但是要總結(jié),,要反演,找出人家的思路,,這樣才有長進。
作者: 騎著蝸牛上班 時間: 2009-9-30 12:42
我太菜了,,我連抄都不怎么會,!~~~
作者: wuql02 時間: 2009-9-30 12:59
有些人一輩子就那么抄抄別人的過去了!不過現(xiàn)在在企業(yè)打工都是這樣的抄抄過去了,!真正在研發(fā)的才會去學仿真學啊有限元�,。∧菢硬庞邪l(fā)展可圖
作者: shang123445 時間: 2009-9-30 14:27
現(xiàn)在要求的石怎么搞錢,,不是搞設計,,考慮看重成本,設計是改材料,。
作者: 9'99 時間: 2009-9-30 16:25
只認錢是我們的悲哀
作者: 靜水流深chen 時間: 2009-10-1 20:16
真的太多東西不懂
作者: 北方lck 時間: 2009-10-1 20:42
自己也一樣是身處抄的的行列
作者: 康紅亮 時間: 2009-10-1 21:54
學習了,謝謝各位
作者: amqq0807 時間: 2009-10-8 09:58
抄都不會抄.
作者: ciker 時間: 2009-10-8 12:11
12# 深南大道
說得很正確,,我們現(xiàn)在的機械設計的能力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達到的,這是經(jīng)過幾百年來全世界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后人就是踩著前人的肩膀爬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你可以說是抄襲,但實際上那個是繼承,,就是經(jīng)驗,,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是以繼承為基礎的。
作者: songbaohui008 時間: 2009-10-8 15:09
12# 深南大道
說得很正確,,我們現(xiàn)在的機械設計的能力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達到的,,這是經(jīng)過幾百年來全世界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后人就是踩著前人的肩膀爬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你可以說是抄襲,,但實際上那個是繼承,,就是 ...
ciker 發(fā)表于 2009-10-8 12:11 
說得很正確,我們現(xiàn)在的機械設計的能力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達到的,,這是經(jīng)過幾百年來全世界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后人就是踩著前人的肩膀爬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你可以說是抄襲,,但實際上那個是繼承
作者: 崔某 時間: 2009-10-9 21:45
做設計的如果能計算,,就不是抄襲。在實際工作中,,能進行計算的人實在是不多,。還好,現(xiàn)在有計算機輔助分析,,可以彌補一些,。
作者: amqq0807 時間: 2009-10-10 03:46
說的很好,都是牛人啊
作者: 646123193 時間: 2009-10-10 09:07
靜態(tài)機械~~~原來如此~~了解過~
作者: qq_623100565 時間: 2010-2-26 19:41
向機械盟友們致敬~現(xiàn)狀如此,,惟有以此為動力,,催人奮進。
作者: peng2010 時間: 2010-3-4 16:36
感受很深,,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作者: clg863 時間: 2010-3-5 18:17
受教了,HOHO
作者: 怕瓦落地2011 時間: 2010-3-5 19:09
經(jīng)驗就是方便,要是分析起來就麻煩
作者: lvweiliang 時間: 2010-3-6 09:42
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本身就是技術(shù)人員務實求真的體現(xiàn),,我們更應早發(fā)現(xiàn)不足,,早修正
作者: 今世緣分 時間: 2010-3-6 19:19
不錯!長見識了,。,。。,。,。。,。,。。,。,。。,。,。。。,。,。。,。,。。,。,。。,。,。。,。,。。,。,。
作者: ch_j1985 時間: 2010-3-6 19:53
進來學習下!
作者: 孫啟明 時間: 2010-3-6 20:33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首先是抄,其次才是作,。寫文章與設計同理。如果你看的多了,,又掌握了一定的組合技術(shù),,也就能作,而不是抄了,。
作者: chm 時間: 2010-3-6 20:53
是啊,,搞技術(shù)的有時要靜下心來好好分析一下,為什么那么做,,給自己一下理由并讓實踐來驗證才能提高的快啊
作者: 沒文化 時間: 2010-3-7 19:03
寫的真是很實在,,樓主水平很高呀,你要都說是笨,,向我們這樣的就無地自容了........
作者: 123wujuting 時間: 2010-3-8 15:45
暈,,太深奧啦,越干越覺得懂得東西太少
作者: herb777 時間: 2010-3-8 16:04
看到前輩們的體會,,獲益匪淺~~
作者: linebearing 時間: 2010-3-9 15:46
有感而發(fā)啊
作者: seven633 時間: 2010-3-9 19:59
真專業(yè) 受教了 謝謝
作者: yuan6238 時間: 2010-3-9 21:31
嗯 寫的好好看 真專業(yè) 受教了
作者: lxb1212 時間: 2010-3-13 21:58
寫的很好,,支持。,。,。
作者: guo_weichao 時間: 2010-7-21 15:03
我得感覺是:當在照抄的忙碌中有時間回過神來的時候,,要去總結(jié),試圖站在圈外看問題,,回頭再看看大學里的基礎科的書本,,特別是物理。當經(jīng)常計算的時候,,你應該就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了,。那時候你的設計思路估計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呵呵,。
作者: niuniu050331 時間: 2010-7-21 21:43
謝謝了,,本人從事設計5年左右,確實比較累,。
作者: hugh621228 時間: 2010-7-21 21:48
很受教啊 機械的確需要學習的太多
作者: kchuiying 時間: 2010-7-21 22:47
抄襲中,,迷茫中,受教中
作者: 54110122 時間: 2010-7-22 15:37
看過以后很有感觸 寫的太好了
作者: 金色的黎明 時間: 2010-7-22 16:06
回復 3# 憨老馬
老馬前輩真是幽默啊,,期待樓主續(xù)集
作者: lxcwhbj 時間: 2010-7-22 16:42
真是學習了,,說得很好啊,!
作者: lccc305 時間: 2010-7-22 17:06
說的好,,但是我們應該都會抄圖紙的一個過程
作者: mhf3089 時間: 2010-7-22 21:36
講的很事實,設計人員的素質(zhì)是第一要素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giwivy.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