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社區(qū)
標題: 智能制造該多談點制造,,少談點智能 [打印本頁]
作者: 張麻子 時間: 2018-8-7 14:19
標題: 智能制造該多談點制造,少談點智能
少談一點智能,,多談一點制造,,對中國制造2025尤其重要,。中國制造2025是強國階段的第一步,,僅僅是第一步。對于“智能”而言,,放到2035作為重點,,恐怕都未必太晚。
去年早些時候,,“互聯(lián)網(wǎng)+”曾經(jīng)被視為“智能制造”的靈丹妙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爭吵,、實踐和沉淀,,“制造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的融合,才勉強修成正果,。這看上去不過是一個詞的順序顛倒,背后卻是不同角色的利益集團,,在進行話語權的角斗,。
而在今年,隨著“人工智能”出現(xiàn)在政府報告中,,“AI2.0+制造”眼看著又要出現(xiàn)在江湖,。這對于中國制造2025,恐怕又是一次身不由己的晃動,。
“智能制造”自身已經(jīng)完全被輿論所異化,。定語“智能”二字,奇怪地成為最大的主角和樂趣,,而“制造”本身則淪為配角,。
在這種情況,引入“AI2.0”只會助長本來已經(jīng)熱氣騰騰的“智能”,。
要不要就叫做“人工智能制造”,?讓“制造”干脆直接淪為“第三角色”。
即使是IBM的沃森,現(xiàn)在也面臨著大量的問題,。沃森跟西門子合作,,在工業(yè)領域也不過是配角。只玩算法的,,是不會弄明白工業(yè)的,。大家總喜歡用谷歌的AlphaGo舉例子說明AI跑得有多快,,可這跟制造業(yè),能有多大的關系,。我們幾乎也沒有任何案例說明AlphaGo在工業(yè)領域有多大的進展,。說白了,那不過是一場秀而已,。
對制造而言,,機器人、大數(shù)據(jù)都是大家吹過且正在漂浮的泡泡,;人工智能則正在全新升騰,。這些泡泡,如果來自市場和投資商一起吹動的,,政府樂見其成,;然而,如果政府花費太多心思放在這一類技術上面,,那么智能制造勢必誤入歧途,,這種“智能”過熱的制造,將是制造業(yè)的悲劇,。
為什么制造業(yè)需要被ICT引領呢,?制造就是制造,就是它本身,。不需要用各種先鋒旗幟來混淆視聽,。
機器人+制造,也差點成為我們智能制造的主流,,“機器換人”這一口號前兩年還曾大行其道,,但現(xiàn)在迅速過氣成為沒人愿意提及的晦氣詞。機器人不是不能引領制造,,但要看國情,。
日本2015年1月出臺《機器人國家戰(zhàn)略》之后,矢志不移地將機器人在跟物聯(lián)網(wǎng),、跟日本制造緊密地結合,。那是有原因的,日本已經(jīng)是世界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的機器人強國,,借用自己的優(yōu)勢是順水推舟的事情,,而中國機器人現(xiàn)在關鍵三大部件,都未能取得突破,;在開源機器人系統(tǒng),、軟件又有落后的情況下,奢談機器人與制造的關系,,最終勢必淪為“中國是機器人最大的市場”這種我們屢見不鮮的結局,。
在上周浙江余姚舉辦的中國機器人峰會,,凱文·凱利這個在中國瘋狂收割出場費的美國預言家,倒是從側面給了我們一個提醒,。他認為,,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人工智能技術第一個影響到的領域應該是金融領域,,而且這種影響已經(jīng)開始,;另一個就是零售行業(yè)。
也許凱文凱利并不懂制造業(yè),,但他應該在美國也沒有看到這種跡象,。
彎下身子搞“制造”,而不是翹起腳尖搞“智能”,,是當下工業(yè)界需要正面應對的問題,。不要再干“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大事啦,而是要下沉搞出一些“寒窗十年無人知”的突破,。
智能制造是過熱的,,正在演變成一場無心而起的非市場化的逐利行為。這方面原因,,綜合了多種指向不同的志向,,既有新奇元素的加入,容易理解,,容易“說出水平”,也有急功近利的示范工程,、領導視察的需要,。
重要的是,智能制造已經(jīng)儼然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輿論,、主焦點,,萬般寵愛——無論是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言行還是政策研究機構,,這對發(fā)展2025,,將會非常不利。
智能制造的調門起的太高,,是不太適合中國工業(yè)極其不均衡的國情,。中國工業(yè)是一個超級熔爐,這里面生米,、熟米各種夾生飯十分不同,,千層餅萬層酥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而共性的問題,,則是工業(yè)思想淡漠,、四基工程薄弱,、制造工藝跟不上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不是“智能”的事情,。但卻是中國工業(yè)真正可以“強國”的根基。
筆者前些日子去沈陽鳳城考察增壓器產(chǎn)業(yè)集群,。這個鳳凰山腳下的增壓器產(chǎn)業(yè)區(qū),,呈現(xiàn)出生龍活虎的市場活力。許多企業(yè)搞技改,、搞工藝改進,、搞橫向聯(lián)合,有聲有色,,好一片民營企業(yè)的勃生之相,。有一兩家可以隱隱地看到德國“隱形冠軍”那種作派的影子。
然而就“智能制造”而言,,這里幾乎“紋絲不動”,。以生產(chǎn)方式為例,目前基本解決了設備數(shù)控化的問題,,但自動化正處在呼之欲來的階段,。而信息化幾無培育,數(shù)據(jù)分析更是不見蹤跡,。而至于工業(yè)思想,、戰(zhàn)略意識,則基本處于民營企業(yè)原生態(tài)自發(fā)生長的階段,。差距相當不小,。
精益只有一點若有若無的影子,一些零星的5S看板掛在每個車間的里面,。
如果智能制造之風,,不能更好地扶持如此有活力的“增壓器之都”——鳳城,那么只能說,,我們的“智能制造”調門起的太高,。這里有數(shù)百家企業(yè),每家企業(yè)都有多多少少幾十號員工——他們是東北不景氣的工業(yè)局勢下的一面閃亮的旗幟,�,!按猴L不度鳳凰山”,那就是春風不識百姓門,,“智能制造”之風不該只盤旋在少數(shù)企業(yè)的上空,。
在美國面向未來的先進制造伙伴計劃中,國家制造創(chuàng)新網(wǎng)絡是重要的一環(huán),。然而,,從其分布來看,,14個創(chuàng)新中心絕大部分都跟材料、工藝,、電子相關,,跟數(shù)字化制造、跟智能制造都只是各有一個,。而且即使“智能制造平臺”強調的也是能源效率和公共平臺問題,。
就是這樣,“人工智能”都沒排上隊呢,。
想想也是,,如果谷歌、FaceBook都可以搞人工智能,,山姆大叔何必親自上呢,?
少談一點智能,多談一點制造,,對中國制造2025尤其重要,。中國制造2025是強國階段的第一步,僅僅是第一步,。對于“智能”而言,,放到2035作為重點,恐怕都未必太晚,。
中國當下,,似乎把制造業(yè)轉型重點放在了智能制造上。然而,,中國絕大部分企業(yè)連數(shù)字化制造都沒有摸門,,如果奢談智能制造,中國制造將很容易進入了一個“迷霧陣”,。“智能制造是2025的主戰(zhàn)場”,,這一選擇,,難免過于樂觀。而這會誤導中國制造2025的大好氣候,。
越來越多的實踐和輿論表明,,工業(yè)4.0可以看成是德國制造最強有力的一次國家營銷之筆。筆者在三年前,,就對此深懷警惕之意,。至少現(xiàn)在,大多人已經(jīng)開始將“工業(yè)4.0”跟“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區(qū)分開來,。
如果從工業(yè)歷史發(fā)展階段,,來嚴格地地考察工業(yè)4.0到底是什么,?那么很難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版本概念,,不過是一個武斷的“工業(yè)斷代史”思路,是歷史階段論的說法,。如果這樣理解,,那么就難免會有補課論之說。
因此,,“工業(yè)2.0補課,、工業(yè)3.0普及、工業(yè)4.0示范”就會出現(xiàn),。這種說法,,正是對“工業(yè)4.0斷代史”思維的一種本能式的應激反應。(轉)
作者: xinjiyuan丶 時間: 2018-8-7 14:28
沙發(fā)
作者: 傲嬌的廁紙 時間: 2018-8-7 14:57
好文,,不過說是這么說
制造不是不想談,,我認為更多是談不起...
畢竟這些技術來錢慢又慢人一步,并不是說談就有人談的..也不是說談就談起來的
那么智能先走起也很正常吧...
作者: MR.LEE@2080 時間: 2018-8-7 15:28
房子還沒賣完,,哪有錢搞制造
作者: 15996476112 時間: 2018-8-7 16:06
文章很務實,,制造業(yè)該有自己的風向標,國家可以追求智能化,,但是落實實處不可盲目跟風,,中國真的太大了,想齊頭并進慣性是很大的,,誰來突破智能科技,,該是小尖端部分企業(yè)人員搞的事情,大眾還應步步為營,,步步為贏,。國家資源分配萬萬不能頭重腳輕!�,�,!
作者: 只有快樂 時間: 2018-8-7 16:41
同意樓主觀點。智能制造,,制造是基礎,,智能是錦上添花。不能夠舍本求末,,但是現(xiàn)實是智能容易出彩說起來高大上啊,,表面文章好做,都不愿下功夫搞基礎了。
作者: threetigher 時間: 2018-8-7 17:12
馬云不服,,坐等馬云的新制造,,看看啥貨色
作者: 愛上夏天 時間: 2018-8-7 19:07
現(xiàn)實,,都去炒房子了
作者: 愛上夏天 時間: 2018-8-7 19:07
沙發(fā)
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qū) (http://giwivy.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