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座位上,,喝了口茶,,開工。把產(chǎn)品放在一張紙上,,用筆跟著產(chǎn)品輪廓畫了一個一比一的產(chǎn)品圖,,這個圖示表示的是產(chǎn)品的折形的軌跡,這就是我的鬼點子,。再用模板的上圓,,就可以選出鏈接圓弧的大小。然后產(chǎn)品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高度和寬度也同時的出來了,,這是裝配中重要的兩個尺寸,。還有另一個圖示,就是展開方向,,也不是常規(guī)的形狀,,有點異形,但是在那個面,,不是彈簧功能的重要面,,其變化只是在受力傳遞中起點點重要,抓住主要形變尺寸即可,,所以這個并沒有過多的需要考慮,。! K) t# b( q. U! f( i, r M6 j" b$ @
+ v8 m3 I7 [) [ a' f$ M/ ~& H
根據(jù)的我鬼點子,我已經(jīng)找到了為難我的部分,,如果單單的這樣就算測繪交圖紙是肯定不行的,,因為在學校的時候,在圖書館看過一本關于修配的書,,一個產(chǎn)品的測繪首先要做的是通過測量反映其實物,,之后更重要的是考慮其裝配及其工作的功能。外加上,,老爹給了我那么多附帶的東西,,我想這也該算是提示吧。先在CAD里面畫了我實際測繪圖紙,,再根據(jù)裝配的塑膠件,,我修改了一下產(chǎn)品的總寬度,因為彈簧是掛在塑膠件的兩個圓柱上的,彈簧掛的地方是圓弧,,測量了圓柱直徑與彈簧的圓弧式符合裝配的,。塑膠件的兩圓柱的中心距與彈簧的中心距如果裝配不是太妥,如果彈簧的中心距小于塑膠件的中心距,,那么在工人裝配過程中不是太好操作,,如果大于的話,會影響彈簧的壓緊和回彈,。我把手上的幾個部件裝起來試了一下,,將剪刀推入磨刀器,觀察彈簧的受壓過程,,將剪刀拉出,,觀察彈簧的復位。其中最重要的是彈簧裝配后的高度,,彈簧的接觸點與磨刀的片的裝配塑膠相接,,裝配效果是點與刀片塑膠有一定的距離,此時的彈簧高度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那個距離,,在用戶推入剪刀的時候一開始就需要力,這樣是不合理的,,要有個緩沖的過程,。修改了彈簧的產(chǎn)品圖,,取中心距等于塑膠圓柱的中心距,,取彈簧的最佳高度。檢查一下后,,順帶根據(jù)客戶產(chǎn)品圖紙資料查了下材料,,根據(jù)材料選擇了書上的展開系數(shù),把展開圖紙也完成了,,存檔,。算是順利的完成了,不過我那個鬼點子估計老爹會笑話,。
" m7 q( Z0 W. p, j) ]. v/ v/ Y6 Y- |: G6 _
然后開始我的正常工作,,L工要我去把圖紙交車間,因為最近很多模具在生產(chǎn),,模具超多,,外加老爹拼命的追進度,搞的L工很忙,,可是他確看著很平常,,看來跟老爹工作八年的心態(tài)就是這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