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在歐洲各國都興起了形形色色的設計改革運動,,它們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方面為對設計的新態(tài)度做出了貢獻。但是,無論是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還是歐洲大陸的新藝術運動,,都沒有在實際上擺脫拉斯金等人否定機器生產的思想,更談不上將設計與工業(yè)有機地結合起來,。工業(yè)設計真正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突破,,來自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Deutscher Werkbund)。這是一個積極推進工業(yè)設計的輿論集團,,由一群熱心設計教育與宣傳的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企業(yè)家和政治家組成。制造聯(lián)盟每年在德國不同的城市舉行會議,,并在全國各地成立了地方組織,。制造聯(lián)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這個組織的目標:“通過藝術、工業(yè)與手工藝的合作,,用教育,、宣傳及對有關問題采取聯(lián)合行動的方式來提高工業(yè)勞動的地位�,!甭�(lián)盟表明了對于工業(yè)的肯定和支持態(tài)度,。宣言還指出,他們所關心的不只是美學標準,,“美學標準的合理性與我們時代的整個文化精神密切相關,,與我們追求和諧、社會公正以及工作與生活的統(tǒng)一領導密切相關,�,!痹�1908年召開的聯(lián)盟第一屆年會上,建筑師菲什(Theoder Fischer)在開幕詞中明確了對機械的承認,,他說:“在工具(指手工藝)與機械之間沒有什么鴻溝,。只有同時采用工具和機械,才能做出高水平的產品來,�,!至赢a品的出現,并非由于機械制造所致,,而是因為機械使用者的不當與我們的無能,�,!可a與勞動分工并沒有什么危險,只有工業(yè)沒有產生優(yōu)質產品的目標,,只有我們忘記了自己是社會的公仆,,自以為是時代的支配者,這才是最為危險的,�,!�
對于制造聯(lián)盟的理想做出最大貢獻的人物是一位在普魯士貿易局工作的官員穆特休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他是一位建筑師,,1896年被任命為德國駐倫敦大使館的建筑專員,一直工作到1903年,。在此期間,,他不斷地報告英國建筑的情況以及在手工藝及工業(yè)設計方面的進展。除此而外,,他還對英國的住宅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寫成了三卷本的巨著《英國住宅》,并于他返回德國后不久出版,。
像許多外國人一樣,,穆特休斯為英國的實用主義所震動,特別是在家庭的布置方面,。他寫到:“英國住宅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決定價值的特點,,是它絕對的實用性�,!被貒笏蝗蚊鼮橘Q易局官員,,負責應用藝術的教育,并從事建筑和設計工作([url=]圖5-67[/url]),。作為制造聯(lián)盟的中堅人物,,他由于廣泛的閱歷和政府官員的地位等優(yōu)勢,對于聯(lián)盟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他來說,,實用藝術(即設計)同時具有藝術、文化和經濟的意義,。新的形式本身并不是一種終結,,而是“一種時代內在動力的視覺表現”。它們的目的不僅僅是改變德國的家庭和德國的住宅,,而且直接地影響這一代的特征,。于是形式進入了一般文化領域,其目標是體現國家的統(tǒng)一,。一種體現了國家文化的藝術風格也進一步體現了經濟價值:“商業(yè)上的成功是與普遍的精神價值同步的,。如法國長期以來就以其偉大的文化素質使一個國家在應用藝術方面居于領導地位,,并在自由中發(fā)展其最優(yōu)秀的作品,把它們推向世界,�,!彼暦Q,建立一種國家的美學的手段就是確定一種“標準”,,以形成“一種統(tǒng)一的審美趣味”,。穆特休斯使用的術語是很有意思的,作為政府官員,,他肯定了解國家的技術標準體系,,盡管兩者側重點不同,他強調的是文化和形式上的標準,,但其原則和動機是很相似的,。
威爾德也是制造聯(lián)盟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但他對于為了國家的經濟利益而統(tǒng)一藝術與工業(yè)的可能性并不十分樂觀,。他認為這兩者的結合是將理想與現實混為一談,會導致理想的崩潰,。他懷疑工業(yè)是否能接受一種可能減少其物質利益的方式,。他重申自己早期的道德觀:“工業(yè)決不應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就可以犧牲作品的美和材料的高質量,。對那些既不注重美,,也不注重使用材料,因而在生產過程中毫無樂趣的產品,,我們不必去理睬,。”
另一位制造聯(lián)盟的創(chuàng)始人是政治家諾曼(Friederich Naumann),。實際上,,正是由他精明的外交手腕才使得觀點不盡相同的人士匯集在聯(lián)盟的旗幟下。諾曼本人是一位視覺藝術的愛好者,,他竭力鼓吹有必要尋找新的形式以適應新的時代,,他的理想是復興德國文化并使其得益于機器而不是受制于機器。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強調,,需要一種新的方法以應付工業(yè)所提出的問題:“在手工藝人身上,,三種活動,即藝術家,、生產者和商人的活動集于一身,。但自從實用藝術不再是手工藝的同義語以來,這三種功能就被分開了,。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種共同基礎,,將這三者聯(lián)系起來。這就意味著一種觀念上的變化和合作的意愿,�,!彼赋觯仨殞で笠环N新的美學,,因為用機器來復制手工藝設計的產品使機器潛力枯竭,,“這種低下的藝術必須被改良,機器必須賦予精神上的意義,�,!�
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的成員都是應邀加入的,其組成十分復雜,,組織也很龐大,。1908年,聯(lián)盟成員為492人,,1929年達3000人,。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一致的觀點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兩位重要人物——穆特休斯和威爾德周圍形成了兩種尖銳對立的思想。其中一場最激烈的爭執(zhí)發(fā)生于1914年7月,,當時正值聯(lián)盟舉行的科隆展覽會前夕(圖5-68為1914年[url=]科隆會展海報[/url]),,這是由穆特休斯提交制造聯(lián)盟采納的幾項提議所引起的。穆特休斯希望設計師們更加致力于發(fā)展標準或者說規(guī)范化的形式,,亦即生產那些能以高質量而滿足出口貿易所需求的東西,。這些提議受到了威爾德等人的反對,他們依然高度評價“青春風格”的個性,,認為標準化會扼殺創(chuàng)造性,,使設計師降格為繪圖員,并且為制造商支配和控制設計師的活動提供了口實,。不少穆特休斯的反對者甚至憎恨德國應努力大規(guī)模出口的理想,,對于他們來說,這就意味著在迎合低劣的外國趣味的同時,,德國的民族特色將喪失殆盡,,還意味著為了便宜而犧牲質量。為了保持制造聯(lián)盟的團結,,穆特休斯不得已撤回了自己的提議,。盡管如此,這些提議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這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發(fā)生于聯(lián)盟內部的爭論表明,,一些成員的思想比起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時有了很大的飛躍,。盡管工藝美術運動最初啟發(fā)了聯(lián)盟的成立,但穆特休斯從未毫無保留地接受它,。他的目的是了解有什么東西可以從英國學來而造福于德國,,而不是亦步亦趨。一直到19世紀德國才獲得統(tǒng)一,,工業(yè)化比起英國來要晚得多,,德國人意識到有大量的領域有待開拓。另一方面,,由于德國工業(yè)較新,,它沒有什么傳統(tǒng)的束縛,所以更樂意嘗試新的設計方法,。
制造聯(lián)盟的設計師們?yōu)楣I(yè)進行了廣泛的設計,,如餐具、家具以及輪船的內部設計等,。1907年雷邁斯克米德設計的一套客廳-臥室家具被稱為“機器家具”,,其特點是無裝飾、構件簡單,、表面平整,,能適合機械化批量生產的需要,同時又體現了一種新的美學,。但聯(lián)盟中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并不是為那些以各種形式存在許多世紀的東西而進行的設計,,而是那些為適應技術變化應運而生的產品所作的設計,特別是家用電器的設計,。聯(lián)盟的一些不太知名的設計師所設計的一系列吊燈和臺燈,,表明了在解決電光源照明這一特定問題上的邏輯性,,這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
在聯(lián)盟的設計師中,,最著名的是貝倫斯,。貝倫斯出生于漢堡,曾在藝術學院中學習過繪畫,,后改行學習建筑,,1893年成為慕尼黑“青春風格”組織的成員。在慕尼黑期間,,他接受了當時的激進藝術的影響,,與維也納分離派的主要人物奧布里奇等人交往甚密。1907年貝倫斯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器公司AEG的藝術顧問,,開始了他作為工業(yè)設計師的職業(yè)生涯,。 AEG擁有在德國使用愛迪生電氣照明系統(tǒng)的專利許可,,到1907年,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之一,,生產發(fā)電機,、電纜、變壓器,、電動機,、弧光燈以及各種家用電器等。由于AEG是一個實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使貝倫斯能對整個公司的設計發(fā)揮巨大作用,。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建筑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以及產品設計,,從而使這家龐雜的大公司樹立起了一個統(tǒng)一完整的,、鮮明的企業(yè)形象,并開創(chuàng)了現代公司識別計劃的先河,。貝倫斯還是一位杰出的設計教育家,,他的學生包括格羅披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米斯(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和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三人,,他們后來都成了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筑師和設計師,。聯(lián)盟成立之時,貝倫斯就積極參與聯(lián)盟的工作,。他在AEG各方面設計的成就,,就是聯(lián)盟所追求的目標的一個典型范例。1909年,,他設計了[url=]AEG的透平機制造車間與機械車間[/url](圖5-69),,其造型簡潔,摒棄了任何附加的裝飾,,被稱為第一座真正的現代建筑,。貝倫斯還為AEG作了大量的平面設計,其中AEG的標志經他在幾年時間內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了歐洲最著名的標志之一。作為工業(yè)設計師,,貝倫斯設計了大量的工業(yè)產品,。在有些產品中,古典形式和手工藝的影響的痕跡依稀可見,如前文所述的電水壺的表面處理就反映了這一點,,雖為機制產品而表面看上去卻有些像手工鍛打而成的,。貝倫斯的多數產品都是非常樸素而實用的,并且正確體現了產品的功能,、加工工藝和所用的材料,。從他于1908年設計的[url=]臺扇[/url](圖5-70)和1910年設計的[url=]電鐘[/url](圖5-71)上看不到任何的偽裝與牽強,使機器即使在居家環(huán)境中也能以自己的語言來自我表達,,而不再借助于過去的風格,。在這一點上,他作為現代工業(yè)設計的先驅是當之無愧的,。
貝倫斯十分強調產品設計的重要性,。1910年,他在《藝術與技術》雜志上總結他的設計觀時說,,我們已經習慣于某些結構的現代形式,,但我并不認為數學上的解決就會得到視覺上的滿足。對于貝倫斯來說,,僅有純理性是不夠的,,因而需要設計。1922年,,他在制造聯(lián)盟的刊物《造型》中他寫道:“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使生活更為簡樸、更為實際,、更為組織化和范圍更加寬廣,,只有通過工業(yè),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钡牵种赋觯骸安灰J為即使是一位工程師在購買一輛汽車時會把它拆卸開來進行檢查,,甚至他也是根據外形來決定購買的,,一輛汽車看上去應該像一件生日禮物�,!边@表明設計的直覺方面對他來說是很關鍵的,,也反映了他對產品市場效果的關注�,!�
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十分注重宣傳工作,常舉行各種展覽,,并用實物來傳播他們的主張,,還出版了各種刊物和印刷品。在其1912年出版的第一期制造聯(lián)盟年鑒中,曾介紹了貝倫斯設計的廠房和電器產品,。在1913年的年鑒中,,著重介紹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裝配作業(yè)線,希望將標準化與批量生產引入工業(yè)設計中,。1916年,,聯(lián)盟與一個文化組織合作出版了一本設計圖集,推薦諸如茶具,、咖啡具,、玻璃制品和廚房設備等家用品的設計,其共同特點是功能化和實用化,,并少有裝飾,,而且價格為一般居民所能承受。這本圖集是制造聯(lián)盟為制定和推廣設計標準而出版的系列叢書中的第一本,。這些宣傳工作不但在德國影響很大,,促進了工業(yè)設計的發(fā)展,而且對歐洲其他國家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些國家先后成立了類似制造聯(lián)盟的組織,,對歐洲工業(yè)設計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制造聯(lián)盟在中立國舉辦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展覽。自此以后,,聯(lián)盟逐漸把目光從國外轉向國內,,其思想中的國際主義因素讓位于較實際面對經濟狀況的態(tài)度,強調把設計作為改善國家經濟狀況的一種手段,。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于1934年解散,,后又于1947年重新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