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之時,,中國唯一一座死守的城市就是方守的,。 藤縣才算是死守的,總指揮王銘章陣亡。
方氏守衡陽的時候,以一周的糧草彈藥帥眾弟兄血守幾十日,小鼻子無論是飛機大炮都沒轍
當時制空權(quán)在中美(主要是美國援華飛行隊)一方,日軍陸地攻勢經(jīng)常還未進入出發(fā)地域就被瓦解,。中方的糧食更是充足。
某黨史大蝦的評論:
方守衡陽,,說起來只是盡了軍人本分,國家養(yǎng)兵千日,不是光吃百姓白飯的……現(xiàn)在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呵呵,,還英雄呢,,真是糟踏了英雄這個詞——那王銘章守藤縣怎么算,?十軍四個師,,到投降時沒有一個團以上軍官陣亡,,什么彈盡糧絕,,失去聯(lián)絡(luò)……光他們在倉庫丟棄的糧食日軍到撤退時都沒有搬完,唉,,不說也罷……
這是方投降后答日本記者問: 日記者:無條件投降后,,今后之目的如何? 方答:過去醉心于抗戰(zhàn),,對日軍兵力評價過小,,更恃鞏固的陣地與駐渝美空軍之協(xié)力,從事抗戰(zhàn),。結(jié)果終被日軍之神勇,,巧妙之戰(zhàn)術(shù)所挫折。余曾全力而戰(zhàn),,雖然敗北,,亦無遺憾,。相信余之敗北,,并非敗于軍事,而實敗于正義。今日睹汪主席治下的實況,,正適合抗戰(zhàn)之目標,,今后決定參加和平內(nèi)容,,而盡力于新中國的建設(shè),。 日記者:對過去的抗戰(zhàn)生活有何感想? 方答:本人自黃埔軍校畢業(yè)后,始終為軍人,,為國效力。但鑒于八年來之抗戰(zhàn),節(jié)節(jié)后退,,毫無進展,,民眾犧牲過大,,尤其最近對“抗戰(zhàn)救國”四字,到處發(fā)生疑問,,不合本人之主旨太多,。人必擇其主而事,今后必將本人之一切,,獻于英明之汪主席,,協(xié)力新中國之進展。 日記者:投降和運是否軍長之意見,? 方答:此固系本人之意見,,同時亦為四師長之意見。余早有此私見,,未敢輕易宣布,,既而得到日軍之勸告,始披瀝投效決意,,并無一人反對,。 日記者:今后之方針如何? 方答:余乃一介武夫,,雖不能充分表白個人之意念,,然日軍對于敵將,,如此厚待,大義凜然,,大恩不當言報,,茍能得到日方諒解,則將攜帶避難桂林之家屬及部下全部,,誓為建設(shè)新中國而努力,。 日記者:現(xiàn)在重慶將校對抗戰(zhàn)將來的觀察如何? 方答:因事變之長期化,,故重慶將校之間,,鑒于抗戰(zhàn)之矛盾,對抗戰(zhàn)前途,,亦多具同感,,此須不可明言,而舉動之輕忽,,則可測其八九,。因抗戰(zhàn)而生活日趨苦惱,深信已無人相信抗戰(zhàn)救國者,,只是權(quán)威監(jiān)視甚嚴,,不得不胡亂從之而聽憑天命了。 日記者:對于汪主席之信仰如何,? 方答:汪主席乃我等軍校時之教官,,故對其事跡知之甚詳,如蒙允許,,欲赴南京恭偈,,借以面聆和平建國方策,并負荊請罪,。 日記者:欲睹和平地區(qū)之實況否,? 方答:頗欲領(lǐng)會和平地區(qū)之現(xiàn)實,更欲作漢口及南京之行,,如蒙許可,,而有機會,尚欲訪問日本,。
方的問答并不是后人杜撰——當場還有幾個國軍師長可以為證,,和伍豪啟事似無可比性……此問答后來日軍在國軍中廣為傳播,對軍心士氣之影響可想而知……再說,,方不是逃回來的…… 所謂將領(lǐng)愛兵,,馬甲對中右兄所言不敢茍同,國家養(yǎng)兵,原為打仗,,其生命只能置于國家利益之下,,死也好,傷也好,,那只是算是盡本分,如同工人做工,,農(nóng)民耕田一樣……王銘章守藤縣,,逃出來幾個?孫連仲守臺兒莊,,傷亡多少,?可曾舉白旗?如果方算愛兵,,哪置王銘章于何地,?莫非王不愛兵,非要玉石俱焚,?如果方簽訂投降后,,真是為士兵著想,那么自己可以拔槍自裁,,象北洋水師的丁提督,,馬甲還敬他是條漢子…… 中國抗戰(zhàn),本就是以弱擊強,,以“小”擊“大”,,武器裝備沒法和日軍比,絕大多數(shù)時處于劣勢,,如果都象方那樣,,呵呵,打幾下就投降,,算是什么,?當時有部下提議突圍,被方所拒絕……援軍離他們很近的呢,。 所謂英雄,,譬如狼牙山五壯士,他們在完成掩護任務(wù)后,,是真正彈盡糧絕,,如果他們在懸崖上投降的話,估計沒人說什么,,可他們還是舍身一跳,!按中右兄的說法他們是不是“不明智”,是“徒增犧牲”?楊靖宇單人雙槍,,靠吞著棉花,,拼死抵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不是無謂犧牲,?可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說方略盡軍人本分,,馬甲不反對,,畢竟守了那么多天,如要說他是英雄,,呵呵,,馬甲怕是他糟踏了英雄這個詞匯,文天祥史可法也就黯然褪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