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說的是事實,,即使感覺有點怨天尤人,,但機械確實要慢慢熬才能做出點名堂,五年十年算快了,,不過你要知道干機械所要的耐心和中國人浮躁的金錢觀念是極其矛盾的,,德國人能祖孫三代研究一枚曲別針,不斷改進,,中國幾乎沒有人能做,,一代人的時間也干不了,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恥辱,,無大志,,中國人喜歡來錢快,炒房,,炒大蒜,,炒茶葉,炒股票,,炒期貨,,炒外匯,,最鮮明的就是證券公司的那班老爺爺老奶奶,個個都是金融界的專家了,,但大多都是市場經濟的犧牲品,,炮灰而已,有點扯遠了,,再說研究曲別針的德國佬吧,,祖孫三代去研究,要用什么鋼,,要什么工藝,,都很講究,真有重大突破,,他們可以申請專利,這就發(fā)達致富了,,但如果沒有突破,,人家也不至于窮困潦倒,德國是個成熟的社會,,有很好的社會福利和保障,,但在中國不行,你年輕力壯的要狠狠賺錢,,要不你父母和孩子都可能餓死,,什么社會價值,貢獻,,都是扯淡的,,活著而且還能活好點才是王道。
8 m1 X" I& ^, v8 v# S9 v. B 眼看我們工業(yè)搞的這么差呢,,企業(yè)違法成本低的可憐,,技術可以剽竊,你抄我的,,我又抄他的,,不用懂全部,懂七八成就可以開工了,,不懂的再"借鑒",。再說污染這個情況,企業(yè)寧愿被罰款也不愿意上設備搞環(huán)保,,就是因為罰的錢比上設備還要省,,而且又可以使一部分官員富起來,利益就決定立場,。還有小企業(yè)是在是太多了,,我在佛山的,,看到的做同一類型機械的企業(yè)都多如牛毛,
- k6 b( P" y7 Z+ s/ ], K. J( h大家拼的是成本和銷路,,技術是次要的,,反正生產商都是在這個行當內找的技術人員,做出來的東西差不多,,這不同大企業(yè),,這些小打小鬧的廠子技術上差不了多少,這種情況你搞技術的就很難要高薪了,,別看那些一年幾十萬上百萬的工程師,,那算是金字塔的頂端了,大多都是普通技術工,,畢業(yè)五年后你年薪有十萬都很不錯了,,但就是在一個二線城市你想買個房子最少都要幾十萬呢,你要吃飯嗎,,要結婚生娃嗎,,要養(yǎng)父母嗎?都是成家立業(yè)的年紀了,,說起這事夠傷的: c j ?! b" `( ]% z. p
樓主情況和大多畢業(yè)生差不多,,我在學校學的機電一體化,不過我是今年六七月才畢業(yè)的,,出來干了半年左右,,在模具廠做過幾個月,也在機械廠做過,,老實說自己基本上是空白的,,師傅教的不多,自己要學的還一大堆,,自己沒把握的東西就越沒信心,,沒人指點很難上手,也許自己也笨了一點,,技術好的工資都一般,,就別說我這種還沒怎么實踐過的菜鳥了,實在是太難熬惡劣,,老實說都不知道還能在這操蛋的行業(yè)做多久,,這實在是太操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