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自古就是一條兇險之江,。上游時有山洪暴發(fā),,下游常有海浪涌入,若遇臺風過境,,濁浪排空,,勢不可擋;提及高達5至7米的錢塘江大潮,,更令人生畏,,這是其一;再者,,歷史上有這樣的傳說,,錢塘江無底,當然它不會是無底的,,但是,,江底石層上有極細的流沙,,深達40余米,,在上面打樁,十分困難,。故而在早年,,杭州人若說起某件事絕對辦不成時,就會說:除非錢塘江上架起一座大橋,。有的外國工程師妄言:能在錢塘江上造大橋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然而,血氣方剛的茅以升卻矢志不渝:一定要造出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現(xiàn)代化大橋,。$ f! h: o, P; Z. r0 t9 B4 M
建橋并非一帆風順,,茅以升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打樁。要把長長的木樁打進厚達40多米的泥沙層,,站在江底巖石上才算成功,。他首先設計了一艘打樁船,,不幸遇杭州灣狂風巨浪,觸礁沉沒,;他又趕制了第二艘打樁船,,仍然定位不準,辛苦一天,,只打成一根樁,。按設計要打1400根樁,這樣要打到何時才能完成,?沉了一艘船,,進度又很慢,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很大,。此時,,深明大義的茅母,風塵仆仆地趕到杭州,,以唐僧取經(jīng)遭遇九九八十一難終獲成功為例對他進行開導,,極大地鼓舞了他的斗志。
% D- p6 [9 y2 _1 B3 x% r茅以升特制了江上測量儀器,,解決了木樁定位問題,,再用“射水法”打樁。即把錢塘江的水抽到高處,,通過水龍帶將江底泥沙層沖出一個洞,,然后往洞里打樁。用“射水法”打樁,,一晝夜可打樁30根,,工效大為提高。
6 S' s+ E' U# a! U浮運沉箱,,是關鍵的基礎工程,。長18米、寬11米,、高6米的鋼筋混凝土沉箱,,像一個無頂?shù)拇蠓孔樱剡_600噸,。要把這樣的龐然大物從岸上運到江里,,然后準確地放在木樁上,由于潮大水急,,難度極大,。有一個沉箱,在四個月內就先后數(shù)次被沖到下游的閘口電廠,,上游的之江大學等處,。后來根據(jù)一位工人的建議,,把每個3噸重的6個鐵錨改為每個10噸重,在海水漲潮時放沉箱入水,,落潮時趕快就位,,結果十分順利,一舉成功,,600噸重的箱子穩(wěn)穩(wěn)地立在木樁上,。茅以升充分發(fā)揮8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900名工人的智慧,攻克了80多個難題,。在總工程師羅英協(xié)助下,,還打破先做水下基礎,再做橋墩,,最后架鋼梁的傳統(tǒng)造橋程序,;采用上下并進,一氣呵成的方法,,即基礎,、橋墩、鋼梁三種工程一起施工,,并使全部工程做到了半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經(jīng)過兩年半的艱苦奮戰(zhàn),,大橋于1937年9月建成通車,。
/ X* S& _0 ?. ~! q3 t( F; p/ c. a!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