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江機床精密高速鍛造技術助力軍工:遭外國拉黑
2014年10月08日 08:15
來源:新華網(wǎng)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652人參與 344評論
.
寧江機床總工程師劉雁(左四)和他的團隊承擔了精密臥式加工中心、高速臥式加工中心兩項研制任務,。(雷宇攝)
《致敬,!國家工程師》系列報道之九:淬煉國家利器
離開家鄉(xiāng)日久,劉雁已經(jīng)吃慣了四川的辣子,,甚至湖北話也已經(jīng)完全變?yōu)榇ㄒ�,。可他仍念念不忘家鄉(xiāng),,著名革命老區(qū)湖北大悟,。
本來他可以讀縣里最好的中學,但是沒有去,,因為負擔不起每月5元的生活費,。最終他選擇了一個離家稍近、每月只要2.5元生活費的中學,,因為可以自己從家里帶米,、帶咸菜。
填報大學志愿時,,他很想填農(nóng)學院,,但長輩們說,“還是要有一門技術”,。
高中老師說,,去交大吧,將來可以開火車。他填報了西南交通大學,。
多年后,,身為中國重大裝備制造項目技術負責人的劉雁,仍然記著這些細節(jié),�,!案淖儸F(xiàn)狀”,是他幾十年間持續(xù)努力的最大動力,。
努力的結(jié)果不是開火車,,而是致力于研制精密機床,為制造汽車,、飛機,、火箭等等工業(yè)產(chǎn)品提供母機。
是為國家利器,。
內(nèi)遷的老工程師
高中讀書時很苦,,老師也用心,劉雁和其他幾個成績好的學生,,每人每月還有額外的16斤糧食,。
他一心想上大學,想考出去,。
代價很大,。為了供劉雁讀書,六旬的父母和一個姐姐支撐著家業(yè),,姐姐直到近30歲才出嫁,。鎮(zhèn)里出了第一個重點大學的大學生,一時轟動,,大隊免費在劉雁家的自然村里放了一個月電影,。
1984年夏天,劉雁坐上西去四川的火車,。
4年后,,書讀完了,劉雁想趕緊工作養(yǎng)家,。
1988年他進入位于四川都江堰的國營寧江機床廠,,正值工廠引進英國的臥式加工中心,他實習一年直到樣機試制完成,。
作為重要的工業(yè)基礎裝備,,1949年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的機床行業(yè)“微乎其微”,�,!耙晃濉逼陂g,,在蘇聯(lián)援助下,北京機床廠,、第一重型機械廠,、第二重型機械廠、沈陽機床廠,、大連機床廠,,成為中國機床行業(yè)的基石。
74歲的寧江機床老員工鄭義和,,與故鄉(xiāng)廣東已沒有太多關聯(lián),。這位1962年畢業(yè)的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生被直接分配進入南京機床廠。這家工廠因三線建設一分為二,,進入四川后建成寧江機床廠,。
多年后,,這位頭發(fā)花白,、偏瘦、戴著眼鏡的老者仍記得,,自己被分去學維修電工,,53元的工資拿了十幾年。
政治過硬,、經(jīng)過組織審查的鄭義和是主動要求前往四川的,,攜妻帶子,“當時對內(nèi)遷沒有概念,,不知道要在這里呆多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