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國特別是指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初級產品部門異常繁榮而導致其他部門的衰落的現象,�,!昂商m病”的經典模型是由W.M.Corden和J.PeterNeary在1982年給出的,。兩位作者將一國的經濟分為三個部門,,即可貿易的制造業(yè)部門,、可貿易的資源出口部門和不可貿易的部門(主要是一國內部的建筑業(yè)零售貿易和服務業(yè)部門),。 20世紀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國家的荷蘭發(fā)現大量天然氣,荷蘭政府大力發(fā)展天然氣業(yè),,出口劇增,,國際收支出現順差,經濟顯現繁榮景象,�,?墒�,,蓬勃發(fā)展的天然氣業(yè)卻嚴重打擊了荷蘭的農業(yè)和其他工業(yè)部門,削弱了出口行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到20世紀70年代,,荷蘭遭受到通貨膨脹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長率降低,、失業(yè)率增加的困擾,這種資源產業(yè)在“繁榮”時期價格膨脹是以犧牲其他行業(yè)為代價的現象,,國際上稱之為“荷蘭病”,。
歷史發(fā)展 天然氣油輪在1973年發(fā)生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后,歐洲天然氣出口大國荷蘭由于能源價格高漲而從天然氣出口中獲得大量收入,,這些收入大大提高了國家社會福利程度,。然而,隨著天然氣出口的增加,,荷蘭本國貨幣荷蘭盾的匯率也隨之上升,,勞動者薪水也同時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大幅攀升,,工業(yè)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急速下滑,,造成經濟惡化,。伴隨著經濟惡化,,由于經濟增長時期大幅提高的社會保障體系負擔對政府財政產生了巨大壓力,財政赤字也隨之急速增加,。當時由柯克首相領導的政府,,呼吁各界能夠共體時艱以應經濟問題,于是下令三年內勞方不得要求加薪,,相反的資方做出的承諾是三年內不得裁員,,最后經濟也開始復蘇,多數國家為之頭疼的社會福利問題,,也只有荷蘭找出解決之道,。
后果情況假設該國經濟起初處于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如果突然發(fā)現了某種自然資源或者自然資源的價格意外上漲將導致兩方面的后果:一是勞動和資本轉向資源出口部門,,則可貿易的制造業(yè)部門現在不得不花費更大的代價來吸引勞動力,,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上升首先打擊制造業(yè)的競爭力。同時,,由于出口自然資源帶來外匯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幣升值,,再次打擊了制造業(yè)的出口競爭力。這被稱為資源轉移效應,。在資源轉移效應的影響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同時衰落下去,。二是自然資源出口帶來的收入增加會增加對制造業(yè)和不可貿易的部門的產品的需求。 但這時對制造業(yè)產品的需求的增加卻是通過進口國外同類價格相對更便宜的制成品來滿足的(這對本國的制造業(yè)來說又是一個災難),。不過,,對不可貿易的部門的產品的需求增加無法通過進口來滿足,我們會發(fā)現一段時間后本國的服務業(yè)會重新繁榮,。這被稱為支出效應,。盡管這種病癥一般是與一種自然資源的發(fā)現聯系在一起,但它可能因以下任何一種造成外匯大量流入的事件誘發(fā),,其中包括自然資源價格的急劇上升,,外國援助和外國直接投資等。 “荷蘭病”可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適用于所有“享受”初級產品出口急劇增加的國家,。
中國轉型 1960年版的5元人民幣,印刷著海州煤礦充滿激情的形象在中國,,有著很多有著因資源而興起的城市,,比如石油之城大慶、煤炭之城大同,。歷史上,,這些資源型城市雖然由小到大、走向繁榮,,但由于過于依賴資源優(yōu)勢,,造成經濟構成單一,當資源由多變少,,甚至枯竭時,,危機也開始產生。 上世紀中國著名的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礦夜間生產的畫面,,火紅的挖掘場景,,曾經感動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人,作為著名的煤電之城,,那高高揚起的挖煤的電鎬,,也被印上了1960年版的5元人民幣。但2005年,,曾經日夜趕工生產的海州礦,,在生產了24億噸煤炭后,卻停了下來,,原因就是煤已經被采完了,。更為緊迫的是,2000年前后,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的阜新市已經有幾十對礦井相繼關停,。 荷蘭病在中國 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說,,幾大煤礦基本上,都已經破產,,大量的產業(yè)工人,,面臨失業(yè)煤炭資源逐漸枯竭,讓阜新這座煤電之城產生了不小的困惑,。據統計,,當時阜新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工業(yè)企業(yè)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tài),,15.6萬產業(yè)工人相繼下崗,,這一數字占到了職工總數的36.7%;從全市來看,,共有19.8萬人處于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此外阜新還面臨著棚戶區(qū)擁擠成片,采空區(qū)不斷沉陷的尷尬處境,。 這種資源型城市如今面臨的困境并非阜新所獨有,。 阜新能否治愈“荷蘭病”,對全國同類城市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因為中國一共有118座資源型城市,隨著資源的持續(xù)開采,,先后有一些城市逐漸出現了資源枯竭的現象,。2008年,國家發(fā)改委確定了阜新,、大興安嶺,、盤錦,、焦作等12個城市為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僅僅過了一年,國家發(fā)改委又公布山東棗莊,、遼寧撫順,、內蒙阿爾山、江西景德鎮(zhèn)等全國32個城市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而2年后,,2011年,這個名單又增加了25個城市,,如今總數已高達69個,。 中國共有118座資源型城市,其中有69座都患上了“荷蘭病”,而受到傷害的是69座城市的百姓,,幾千萬個家庭,。生活常識告訴我們,得了重病就要抓緊治,,否則后患無窮,。那么,得了“荷蘭病”的城市,,該怎么治療,?遼寧省阜新市已經開始挑戰(zhàn)“荷蘭病”。[1]
治療方法面對阜新的困境,,黨中央,、國務院將阜新確定為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試點市,對當時最為急迫的采空區(qū)地表下沉,,居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問題,。為此,國家一方面撥出巨額款項異地建設安置小區(qū),,另一方面,,還幫助阜新進行經濟轉型。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表示,,轉型當時還是解決老百姓的下崗職工的就業(yè)問題,。 雖然阜新煤炭資源越來越少,但在減少產量的情況下,,還能維持開采三四十年,。為此,阜新市采取每年控制開采1000萬噸,,用其利潤為轉型保駕護航的策略,。另一方面,阜新也希望通過開發(fā)擁有的其它資源,,解決急迫的就業(yè)問題,。這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行動,因為幾乎沒有積蓄的15.6萬下崗工人等不了太久,。為此阜新首先打出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就是協調其它城市,,轉移勞動力。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還說,,我們的城鄉(xiāng)勞務輸出,,最高的時候,每年在20萬,。 第二板斧則是就是就地發(fā)揮城市的功能,,盡量為失業(yè)人員提供就業(yè)機會。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告訴記者,當時有一些人力車,,還有其它一些,,各種私營的一些小企業(yè)近多地容納都給予扶持。 阜新的第三板斧則是,,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快速發(fā)展投資小、見效快的現代農業(yè),。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說,,阜新市是一個農業(yè)大市,人均耕地大約是,,通常講人均耕地6畝,。 依靠人均耕地較多的優(yōu)勢,阜新先后引進了雙匯,、魯花,、六合、等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yè),,在這些企業(yè)強大市場銷售能力的帶動下,,當地農民搞起了養(yǎng)殖、種起了花生,,不僅增加了就業(yè)崗位,,也促進了貧困農民的增收。入駐的企業(yè)中,,雙匯就提供了1000多個工作崗位,,每年納稅一億多元。而為保障魯花的原材料供應,,阜新僅花生就種植了270萬畝,。而通過十年發(fā)展,阜新農林牧魚總產值已經達到217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000多元,。 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說,這也帶來了一些其它的產業(yè),,物流還有其它一些,,附屬產品包裝業(yè),,給這個企業(yè),,形成了一個真正的產業(yè)鏈條 通過三板斧初步解決失業(yè)人員就業(yè)問題后,阜新重新審視了自身擁有的資源,,除煤炭以外,,阜新還擁有液壓、瑪瑙、陽光,、風,、氟等其它各類資源,而且儲量豐富,。由于以往只是兩眼死盯著煤炭,,所以造成了其它產業(yè)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成長。如今,,阜新又該如何通過多種途徑,,開發(fā)這些資源的優(yōu)勢,把當地經濟做大做強呢,?他們的首選目標是:發(fā)展以液壓產業(yè)為引擎的裝備制造業(yè),。 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還表示,液壓產業(yè)圍繞我們,,或者叫煤炭開采的,,一些設備,圍繞沈陽,,東北老工業(yè)基地,,配套的一些產業(yè)比較多。 為了幫助阜新順利轉型,,國家還批準大唐國際在阜新投資240多億元,,建設了煤化工循環(huán)經濟園,利用內蒙運來的低熱值的褐煤來加工煤制天然氣,,這一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4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就能產生120億元的銷售收入。 阜新有許多的副產品,,比如焦油,,中油,石腦油 還有硫黃 ,六胺這些副產品,,如果進行加工,,它的產值大概,跟主產品加起來,,初步算 不是很準,,大概加起來300多億。 目前,,阜新市也做出規(guī)劃,,要圍繞煤化工副產品打造一個煤化工園區(qū),對煤化工的副產品和主產品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加工,。 此外,,阜新也擁有220萬噸的螢石礦資源,,阜新市也圍繞它打造了氟化工產業(yè)集群,從以往的低端產品生產,,轉向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爭取實現未來5年,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的目標,。 荷蘭病在中國(8張) 越在前端消耗的,,能源動力就越多,成本這個利潤的水平越低,,越到后端,,能耗不一定提高,但是它的附加值在提高,。[1]
治療結果通過十年轉型,,目前阜新已經建起裝備制造、煤化工,、瑪瑙,、現代農業(yè)等十大產業(yè)集群。10年里,,煤炭工業(yè)占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比重從33.4%下降到22.2%,,裝備制造業(yè)占工業(yè)比重從3%提升到27.8%。地區(qū)生產總值從70億元上升到47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4.5億元增加到50億元,。人均gdp從3391元上升到2589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327元增加到14994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從1122元增加到7615元,。實現了國家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的初步目標。 遼寧省阜新市副市長楊忠林說,,現在的就業(yè),,每年實名制就業(yè),都在56000人左右,,實際阜新市現在有的企業(yè),,已經感受到招工比較難。 阜新勵精圖治,,扭轉了一心向煤看的傳統思維,,放開眼界,通過10年的經濟轉型,,建起了十大產業(yè)集群,,成功抵御“荷蘭病”。這也為其它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提供了借鑒,。其實在遼寧,,并非阜新一個城市在這樣思考未來,,鋼鐵之城本溪,,在資源還尚未枯竭之時,,就已經提前進行轉型,展現出未雨綢繆的城市發(fā)展理念,。
轉型從2000年開始,,阜新市積極謀劃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首次提出并使用了實施阜新經濟轉型的概念,,并明確提出要跳出原有的思維,,跳出“就調整抓調整”的思路,用全新的思維,、全新的角度來探索經濟轉型的新路子,。轉型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產業(yè)結構更加多元化,人民收入大幅度提升,,阜新市最為全國首頁資源枯竭性城市的經濟轉型試點取得了成功,。
中國房地產興旺的十年,就是以后制造也衰退的二十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