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版圖上,,東北三省舉足輕重——
作為中國工業(yè)原料和裝備的高地,它以獨有的優(yōu)勢支撐和引領著中國工業(yè)化進程,。
2014年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大幅回落,,引發(fā)廣泛關注,有人甚至以“斷崖式下滑”來形容,。
東北經濟怎么看,,東北振興怎么辦?
解析“新東北現(xiàn)象”這個樣本,,實際上就是回答新常態(tài)下中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而實現(xiàn)新發(fā)展,、新跨越,。
數(shù)九嚴冬,東北大地滴水成冰,。
大連灣,,零下20攝氏度。上百名工人齊聲喊著號子,,為一座名為“西方巨人”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進行最后的組裝。
天氣的冷對東北人來說算不了什么,,但經濟的冷卻讓他們不免憂心忡忡,。“我們正在吃老本,�,!庇坦呛L,站在碼頭上的大船重工副總經理殷學林對記者說:“從去年到現(xiàn)在,,我們只接到一個新訂單�,!备械胶獾�,,豈止大船重工?在這個冬天,,東北的煤城,、鋼城、油城,,感受同樣強烈,。吉林石化生產艱難,,虧損嚴重,成品油堵庫,。
龍煤集團,,這家擁有24萬職工的大型企業(yè),11年前曾以拯救者身份重組了“四大煤城”,,如今卻成了被拯救者——去年虧損約50億元,,靠地方政府“輸血”度日。大慶油田,,一直創(chuàng)造著共和國自力更生的輝煌和傳奇,,從今年起每年減產150萬噸原油。黑龍江將因此減少60億元的稅收,。翻開東北三省的賬簿:2014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的經濟增長速度分別降為5.8%,、6.5%、5.6%,。這里雖有主動擠水分的因素,,但經濟熱度不足也是不爭的事實。
難道東北經濟,,真如這寒冷的天氣一般,?
沈陽市鐵西區(qū)�,!�1000000”,,一座晶瑩剔透的數(shù)字冰雕,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是華晨寶馬公司慶祝第100萬輛寶馬車下線的創(chuàng)意之舉,。走進焊接車間,近700臺機器人,,搖頭晃腦,,來回穿梭,火花飛濺中,,忙碌作業(yè),。流水線上每隔幾分鐘就躍出一匹“寶馬”……
2014年,華晨寶馬產值突破1000億元,,產量近29萬輛,,增長34%。
華晨寶馬“一馬當先”。米其林,、普利司通等數(shù)十家企業(yè)隨之而來,,在鐵西形成了“群馬奔騰”的產業(yè)集群,每年產值數(shù)百億元,。
冷還是暖,,寶馬有自己的預判:
它們在鐵西的投資不僅是整車,還有最新型的發(fā)動機,、研發(fā)中心……在上輪合資合同到期的前幾年,,寶馬就主動提出將合約延續(xù)至2028年……
外部性問題、暫時性困難,、周期性調整,,這些是東北經濟當前“遇冷”的全部原因所在嗎?
10多年前,,上一輪東北振興戰(zhàn)略啟幕時,,在遼寧省政府研究室工作的韓東太,參與了向國務院報送材料的起草工作,。
10多年后,,已到省服務業(yè)委員會工作的韓東太發(fā)現(xiàn),政府在剖析當前問題時,,仍是“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等深層次問題”。
“10多年過去了,,我們究竟哪些變了,,哪些沒有變?”他的發(fā)問引人深思,。
毫無疑問,,東北振興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并不意味著所有問題都得到解決,,尤其是一些深層次矛盾,。
解答這一問題,不妨借用“加減乘除”這一四則運算,,來分析東北振興的變與不變,。
——加法。從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間,,東北三省地區(qū)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年均增速達12.7%;城鄉(xiāng)居民收入也大幅度提升,。但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一枝獨秀,對經濟貢獻率超過60%,。財稅來源中,,房地產一業(yè)獨大,在許多地區(qū)占比達到四成多,。
——減法,。一些本該淘汰、限制和轉型的落后產能,,投資規(guī)模不降反升,。如鋼鐵、水泥,、造船等擴張迅速,。有的省水泥過剩產能最高時達到45%。
——乘法,。從投資拉動轉變?yōu)閯?chuàng)新驅動,,會對經濟發(fā)展產生乘數(shù)效應。然而實際上,,東北工業(yè)“一柱擎天”和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狀況沒得到根本改變,,傳統(tǒng)產業(yè)和產品仍占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仍在爬坡過坎。
——除法,。從管制到服務,,政府簡政放權會對提高市場效率產生除數(shù)效應。但由于行政體制改革沒有完全到位,,對經濟工作“管,、把、看”的老問題沒有根本去除,,導致全社會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經濟大多忙于“搞配套”和“跑龍?zhí)住保瑺I商環(huán)境仍是短板,。
“東北振興十年,,總體上‘加法’做得多,減法,、乘法和除法,,相對做得不夠,有待補課,�,!边|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直言不諱地指出。
十年來“加減乘除”的多與少,直接體現(xiàn)在當前微觀層面的好與壞,。沈陽鐵西區(qū),,我們走進沈陽機床集團的車間。
這是一家“一五”時期崛起的大型國企,,它生產的車床C620-1,,曾用作1960年版2元人民幣的圖案。
車間電子屏幕上,,一幅銷售曲線圖訴說著十年振興的業(yè)績:
2002年1.5萬臺,、2004年5萬臺、2011年10.5萬臺……短短9年,,沈陽機床集團從世界排名第36位,,飆升到世界第一。
“那時候賣機床就像賣汽車了,。我突然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恐懼感——再這么增長下去,,將來機床賣給誰啊,?”回憶起那段紅火的日子,,董事長關錫友不勝唏噓。
果不其然,,2012年,,機床行業(yè)需求萎縮,他們生產的“大路貨”滯銷,。2013年,,利潤首次出現(xiàn)負值。如果沒有它的高端智能機床I5上市打出一片天地,,沈陽機床的日子會更難過,。不少企業(yè),市場紅火時忙著擴產能,、賺快錢,,顧不上轉型升級;一旦需求萎縮,,擴張的產能頓成累贅,。不少企業(yè),仍處于“高端產業(yè)中的低端”,,用外國的生產線和零部件,,干組裝加工的活兒,掙微薄的利潤,。
東北一家民用飛機公司,,承擔大型客機機翼制造項目,,是波音、空客等公司的重要合作商,。公司負責人坦承,,“我們干的活相當于一架飛機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但利潤只有十分之一,。”在另一家大型國企的車間里,,我們看到的是清一色的外國設備,。企業(yè)老總說,也曾買過一臺國產機床,,但精度不夠,,只能用來干些粗活……
生產工業(yè)母機的地方,不用自己的機床,;在共和國裝備制造業(yè)基地,,一些關鍵設備仍依賴進口。這是為什么,?
是技術的差距,,更有體制的弊病。記者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東北的科研成果常是“墻里開花墻外香”——東北是科研院所云集之地,,僅中科院在遼寧就有6個研究所,但成果在當?shù)氐霓D化率一直偏低,。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主持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這項技術早在2011年就在省外實現(xiàn)商業(yè)化運營,,在遼寧卻遲遲未能落地,。
“為什么守著金飯碗?yún)s沒飯吃?”
“一些國企缺乏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決策慢,,常常要幾個月才能拍板;南方不少企業(yè)卻主動上門找技術,,當場拍板購買,,有的甚至成果沒出來就先付定金買斷……”一位科研所負責人說。
“東北經濟的下滑之勢,,表面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資拉動減弱所致,實質是沒有根本解決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的集中爆發(fā),�,!边@是我們在調研中,政府部門負責人,、企業(yè)家和專家的一致看法,。做大蛋糕,解決了當時最突出的“吃飯”問題,,這是上一輪東北振興的最大成果,;做精蛋糕,力求“吃好”,,這是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根本出路,。
顯而易見,東北面臨的這一輪沖擊,,是對體制機制和結構性問題的直接沖擊,。如果說,上一次轉不過去,、調不過來,,還能活得下去,那么,,這次不轉,、不調,就不是活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能否活得下去的問題,。
點評:
按著賤賣國企,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