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陸大纮 許晉堃 合編
) p4 X9 A/ Z- ] 人民鐵道出版社$ K0 J% z7 Y/ @5 c
雜談十三" k% k1 D8 N- v2 y. ~
0 X% D" i. N# m/ a鋼的淬透性
2 g. v8 J0 q# }/ |) O, _& U& H) W$ h
在(熱處理九)一章里,,我們認識了鋼的連續(xù)冷卻轉(zhuǎn)變,。而在之前的章節(jié),我們也認識了鋼的等溫冷卻轉(zhuǎn)變,。但是無論是TTT圖還是CCT圖,,都說明在鋼在不同的冷卻速度下,最終得到的組織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既有含量的差異,,也有形態(tài)和分布的差異。而鋼的淬火處理,,是在表面快速冷卻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但我們知道,一個工件,,肯定不是一個薄片,,它會有厚度,有不同的形狀,這也代表著,,不同的工件,,無論在加熱模型里還是在冷卻模型了,都一定存在一定的熱度梯度,。因此,,即便我們以很快的速度冷卻了工件的表面,卻未必代表工件心部的冷卻速度能達到淬火的要求,。而通過CCT圖和TTT圖,,我們知道,一旦冷卻速度下降,,就很可能撞上轉(zhuǎn)變線,,在形成馬氏體之前先發(fā)生珠光體或者貝氏體轉(zhuǎn)變,得不到完全的馬氏體,。而對于不同尺寸,不同物理特性(熱容性)的工件,,更可能發(fā)生小件可以淬透,,而大件淬不透,甚至完全淬不硬的情況,。比如下圖,。所以,鋼在淬火時能得到淬硬層深度的能力就成了淬火工藝的關(guān)鍵,,而這種得到馬氏體的能力,,就是鋼的淬透性。) ?$ N% f. }3 {! \0 E2 c d9 g
$ ?( i$ t- x* z* [
我們可以理解,,如果一個工件的整個截面都得到完全馬氏體組織,,那么回火后就能得到表里一致的機械性能。但如果心部沒有得到馬氏體,,回火后,,表面和中心的機械性能就會存在差異。對于在整個截面承受等值垃應力或者心部承受更高拉應力的工件,,這種機械性能的不一致就會導致中心薄弱處成為疲勞斷裂的發(fā)源地,。而對于受交變扭轉(zhuǎn)或者彎曲應力的工件,因為表面受力大,,心部受力小或者不受力,,那么即便存在性能差異,對最終的使用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所以,,淬火工藝的選擇,同設計本身的需求息息相關(guān),。; }) k/ t7 b3 S2 O) R+ \6 }
所以,,根據(jù)鋼的不同淬透性,,我們可以認識到,淬透性越大,,同樣的淬火條件下,,淬硬層深度越大。同樣條件下能淬透的工件尺寸也越大,。而對于同一零件,,淬透性越大,代表我們得到表里一致機械性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淬透性可視為鋼的一種工藝性能,是選擇材料制定熱處理工藝時應到考慮的因素之一,。( G2 C) x5 q u! p5 S' A5 L, d
1 @, s8 E: ^, c; ?測定和表示鋼的淬透性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兩種:
5 a* _4 ^4 A, f* p/ @( E. T$ G1。臨界直徑法,。
) O4 F" R) Z* D把同一中鋼制成一系列直徑不同的圓柱體,,經(jīng)同樣的加熱淬火,然后測量各圓柱體的淬硬層深度,,其中心能淬硬的最大直徑叫做臨界淬火直徑,,以D0表示。下圖演示了淬硬層深度的變化,。我們同是可以從圖中看出,,鋼在水中的臨界直徑大于在油中的臨界直徑(廢話嘛,同樣的熱度梯度下,,表面冷卻速度越高,,同梯度下心部的冷卻速度也越高啊),。
) J- _& f- y: o! T5 C. H/ ~7 u8 ?3 c這里必須指出,,所謂中心淬硬也有一個標準,通常是以中心得到半馬氏體(50%馬氏體組織)為淬硬的標準,。個別也有以心部90%,,95%馬氏體為標準的。這幾種混合馬氏體的硬度與含碳量的關(guān)系可以參考下圖,。當馬氏體含量少于50%時,硬度會發(fā)生驟降,,而在50%以上時,,與完全馬氏體的硬度差異不大,這也是選擇半馬氏體坐位淬硬標準的原因。當然,,大家不要讀死書,,制定不同的淬硬標準,實際上是你對組織的要求,。如果你要求必須完全馬氏體化,,那么標準就是100%。
% Z7 D" N; b3 Z# |" b3 L選用臨界直徑描述淬透性這一概念,,雖然直觀簡明,,但是測定麻煩,方法出入大,,不易對比,,也不精確。
L& u% ?# x; P7 C
; |) D, P; K7 ^1 i
" t8 h! c- h, ~: d+ S" h$ u
$ O/ ~8 j7 S* G* U" X3 y1 D2,。末端淬火測定淬透性帶: Q- J+ J; A( J3 q/ m# {: z8 v
末端淬火是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最常用的測定淬透性的方法,。此法的要點是:將Φ25x100mm的標準試樣加熱后通過末端噴水(固定水壓)冷卻。參考下圖,。由于冷卻速度不同,,遠離末端的,冷卻就慢,。因此在整個測試件上會形成以離末端距離為基礎(chǔ)的一系列不同硬度、組織成分的終物質(zhì)帶,。通過在試樣圓柱側(cè)面磨一個窄條,,并自末端起每隔一定距離測量一個硬度。將硬度變化同距離為坐標描繪曲線,,即得到下圖中的鋼的淬透性曲線,。
( l, u$ \- s/ w* M* Z
5 ]* E, r h% ~+ K' L* J) Y( t, Y) [! y- {/ j7 S
: o, J, x u9 O
8 F* t1 p0 S; N$ _7 M根據(jù)GB225-63(老標準了,88年有過更新)規(guī)定,,鋼的淬透性數(shù)值可以用符號J HRC/d 來表示,。J表示末端淬透性。d表示半馬氏體區(qū)距試樣末端的距離,,而HRC則為舉例d毫米處所測得得半馬氏體硬度值,,如J 42/5表示馬氏體區(qū)距離試樣末端5mm,硬度為HRC42,。
8 Y; m% O) ?- E1 L( c- x0 k通過對不同鋼的淬透性測定,,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鋼成分在一定范圍內(nèi)波動,,因此鋼的淬透性曲線成帶狀分布,。下圖和下表分別展示幾種鋼材的不同淬透性和臨界直徑。必須注意,由于存在多種因素影響臨界直徑,,因此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存在誤差,,緊供參考。
) p3 x7 L4 z& m: l% O7 Y, o5 B2 m! E2 B/ U" {6 ?( I2 p! l6 n
最后,,必須說明,,淬透性和淬硬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淬硬性是鋼淬火后能得到的最高硬度,,僅與含碳量和晶粒度有關(guān),。淬透性是指淬火后得到淬硬層的深度,受多種因素影響,。
% P7 \' y$ G5 p& O$ a) k) [* g: W1 M' o! D% x J
淬火是一個大章節(jié)啊,。先到這兒吧。明天補完淬透性以及淬火缺陷,。8 ~5 b( L4 ^# z8 `; H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會員
x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