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hootbomb1 于 2016-5-15 14:31 編輯 9 z! b3 Y3 U* w) ?+ N
W, s& o) F1 Y
我是進了外企以后---真刀真槍的那種外企,,大概2年左右,,開始對碎片化有點概念。
/ q% \; B0 v0 K$ Z- z7 b
+ {% I% {$ s0 b8 Z剛開始在各部門輪崗的時候,,技術(shù)相關(guān)部門的入職培訓(xùn),,領(lǐng)導(dǎo)先解釋下基本原則標(biāo)準(zhǔn),思路上牽條脈絡(luò)出來,,接下來就是自己去看項目案例,,有問題提出來答疑,但畢竟是公司不是學(xué)校,,基本常識不解釋,。# J7 e$ V4 S3 m" q: I: Y
那時我以為這就是“技術(shù)”。5 }# V) K: g+ G* b8 Q8 @8 j ^
i7 R+ @, A7 _4 q然后看案例看圖紙,,看到一些“歷史斷點”,,包括技術(shù)革命更新,舊有產(chǎn)品淘汰,,新產(chǎn)品新思路“橫空出世”,。
# A5 Z3 R8 {8 y5 t' v! V當(dāng)時看待“橫空出世”覺得是個市場策略問題,后來了解多了點才明白這是個技術(shù)積累�,,F(xiàn)實社會是個客觀社會,,依據(jù)的是客觀邏輯,絕對不可能發(fā)生“橫空出世”這種事情,。
7 E' M' q4 T& w" d6 C% w所以我能看到的這些,,對我來說只是照著按那個按鈕,頂多算“應(yīng)用”,,談不上“學(xué)習(xí)”,,因為不知道背后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 P" S$ T$ J# f# M+ w) E; m7 c( v# [; H/ S6 z3 |8 s' z8 q' T
而且按后來的了解,市場策略起的是反作用,,原因也很簡單,,既然技術(shù)成熟的東西市場認可也更好賺錢,為什么要擔(dān)風(fēng)險去大力推廣新產(chǎn)品,?即使從理論上來說確實有好處,。
$ p' ^- [- m% N% i$ S6 N但同時為了保證企業(yè)生存,又肯定要未雨綢繆,。& P! C9 j* ?4 \, p8 W
: [- J) e6 _' Z" L% C% k而這些我統(tǒng)統(tǒng)不知道,,或者不能直接知道。6 m% E( ]: X6 Q) F$ c
8 O% p( `; L0 R) ~7 r# u. @8 j客觀地說,,除了國籍等原因,這其實還是個經(jīng)歷問題,,很多事情自己牽涉其中,,別人也沒法不傳。. O4 K1 K; B2 D- f3 G8 ]2 P- G) F
后來工作當(dāng)中和"舊產(chǎn)品"有了一些交叉,了解到更多來龍去脈,,包括為什么當(dāng)年風(fēng)尖浪口,,張三和我們都能活下來,而李四掛掉了等等,,結(jié)合這些“歷史”,,才開始理解老外的“碎片化”,用外人做事,,但不能讓任何人成氣候,,從公司管理角度來說,這完全沒錯,。& P' { z8 x9 t2 W' G4 x
而理解這些的同時也立馬看清楚了自己,,明白該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有些事情不用瞎想了,。
5 e& e$ i: M$ k2 ?1 ?% @
3 P8 E# j, ?; m2 h. q8 r# {+ x在北京上海呆呆就能明白什么是平行化,,用2句話來闡述:承認遵循客觀社會,明白理解自己是誰,。
, @. o6 ?2 n, g* u) N$ z+ _& ]. y3 w8 ]5 E& m# [ p+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