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7 M3 f& x8 o! E3 R8 |' i+ F1 m* |歐美學校招收博士實際上是把學生當做干活的勞動力,,只要教授手里有項目,,就需要有人來干活,所以招收博士來其實是干活的,。MIT,,哈佛這類頂尖高校,競爭者多,,競爭者實力也強,,跟你一起競爭的國內(nèi)申請人都是清華北大的,所以成功的希望不大,。但是除去這幾個學校,,其他學校的申請難度是很普通的,基本是考過雅思6.5或者托福拿到90,,發(fā)表過國內(nèi)核心期刊,,再有至少一篇一作SCI,掌握本專業(yè)所要求的科研手段,,這些條件就足夠了,,教授不清楚中國高校之間的差距,即使略有耳聞的,,也不能切身體會之間有多大的差距,,所以非985非211根本不影響找到一個海外接收學校。你給各個學校各個教授發(fā)郵件套磁,,套到最后肯定有教授收你,。如果教授給工資,那最好,,如果不給工資,,可以申請國家公派,國家給發(fā)錢,。
8 p I" K* \- {5 c* m# `& v: w! t1 d" H0 m4 |6 g3 | O
熬到博士,,視野就很開闊了,,不光有直接出國讀博士的選擇,還可以選擇考國內(nèi)的博士,,國內(nèi)很多學校有聯(lián)合培養(yǎng),,1+2或者2+1的項目,出國交流,�,;蛘呖梢栽L學,或者兩國共建實驗室,。: j6 j5 i" W( S, {) o5 r$ ?( `
4 E8 ^$ x% K$ v有人說這不行那不行,,好像我說的是天方夜譚。等真的努力到這個地步,,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都不一樣了,,身邊的事也不一樣了。本科的時候大家討論的是什么游戲好玩,,去哪里工作,。博士的時候大家討論的是什么課題好搞,什么時候要開學術會,,什么時候要出國培訓一圈,,什么時候又要有一篇文章見刊了。對于都是普通人的大家,,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么拉開的+ f) {+ p) Y- E. I& S d0 k0 N*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