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19-3-30 10:35 編輯
更便宜的美國制造
多年來,,制造公司長期以來一直以勞動力成本為理由,,將生產轉移到發(fā)達工業(yè)國家之外:中國是這條路徑的受益者,。而隨著人口,、地價的飆升,,昔日最繁忙的中國服裝制造業(yè),,也開始轉向東南亞,。
然而,,這條習以為常的候鳥遷移路徑,正在有了逆行的潮流。早在2017年,,中國服裝制造商蘇州天源服裝,,就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也就是克林頓的故鄉(xiāng),,投資建設一家工廠,。該公司每年為一些品牌生產1000萬件成衣,其中有90%的服裝是面向高級服裝和體育用品的品牌,,包括阿迪達斯,。這次,它投資2000萬美元購買了工廠,,準備開始生產T恤衫,。按計劃這家工廠,將要近期進行投入生產,。
為了縮短供應鏈,,使產品更貼近消費者,躲開中國日益增長的人力成本,,都是一些服飾運動鞋品牌商選擇離開中國的原因,。然而,這一次,,有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理由:在美國工廠,,是為了更低的成本!
天源在美國的廠房,,是一個使用了自動化縫紉技術的“高級自動化”工廠,。高昂的美國勞動力成本,不再出現在成本公式之中,。人類,,似乎從等式中被抹掉了,天源公司“雇用”了大約330臺自動縫紉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從裁剪面料,、縫紉、后期質量檢驗等每一步制作過程,。
幾十年來,,機器人盡管看上去也一直被用于成衣的大規(guī)模生產,但主要涉及激光切割織物或自動縫紉機中一些非常簡單的任務,。盡管提高了服裝的制造效率,,但成衣制造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的。實際上,,制衣業(yè)并不容易引進機器人,。柔軟的面料處理是非常棘手的工作。它是不對稱的、折疊的,,通常是很不規(guī)則,;另外,織物的各種組件必須對準接合,,如按鈕和孔的準確對齊,。
這是服裝業(yè)一直是勞動力密集型的重要原因。而現在有了自動縫紉機器人,,這個行業(yè)陡然增添了全新的變數,。
縫衣服驚動了美國最神秘的機構
這家自動縫紉機器人供應商,叫做Softwear,。很容易看錯成是“軟件(software),。不過看錯了也沒有關系,它跟軟件的算法也大有關系,。它的興起,,完全依仗于美國國防部的扶持。多年來,,美國一直為軍裝的縫制與生產而耿耿于懷,。盡管美國大兵的軍裝肯定不需要是時髦的款式,但它的用量卻很大,。五角大樓每年在制服上的花費大約為40億美元,。
美國國防部很想讓自己的士兵,穿上“美國制造”的軍服,,但是成本一直是大問題,。為此,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2012年將175萬美元的合同,,給予了初出茅廬的Softwear公司,開發(fā)自動化的服裝縫制設施,。這種“不需要直接勞動力則是最終目標”的委托想法,,一看就是標準的美國DARPA理想主義者的標簽(值得一提的是,DARPA的很多這種理想主義最后都成為了現實),。換句話說,,一向以高科技示人的神秘DARPA,需要服裝機器人工廠,,在沒有人工操作的情況下,,可以從頭到尾縫制軍服。
![]()
圖1:Softwear自動縫紉機器人
如今看來,,Softwear正在接近它的目標:至少在某些服裝制造領域,。Softwear使用機械臂和真空吸力,通過機器視覺系統(tǒng)來提升、放置和保持織物的位置,�,?紤]到織物折疊、線頭缺陷,、邊角不規(guī)則等,,機器人必須有成熟的算法。而且,,成像系統(tǒng)速度要非�,?臁R驗橐粋操作女工在一分鐘可以完成5000次縫針,,這留給照相機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oftwear系統(tǒng)使用一臺每秒捕獲超過1,,000幀的專用相機,,并配合圖像處理算法檢測針頭位置,使其精度在半毫米的精度范圍內,。這樣,,利用高速相機來捕捉面料狀態(tài),通過縫紉機器人來引導縫紉針工作,。這種自動縫紉機器人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把針頭移到布料上,而不是把布料移到針頭上,。這一創(chuàng)新解決了服裝縫紉中最難解決的張力平衡問題,。通過機器人的視覺和實時分析,SoftWear 可以比人眼更精準地觀察織物,,并追蹤精準到最大為半毫米誤差的縫紉針位置,。
圖2:國際會議上的早期論文
這家總部位于亞特蘭大的自動縫紉公司,是來自于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在2007年創(chuàng)建,。在DARPA和沃爾瑪基金(提供了另外的200萬美元)的幫助下,,將第一款產品推向了市場。目前,,該公司融資已經超過1000萬美金,,并利用這種自動縫紉技術來制造家用紡織品,包括服裝,、鞋類以及汽車座椅、枕套等,。
美國和越南“拼搶舊動能” 美國服裝鞋類協(xié)會(American Apparel and Footwear Association)表示,,97%的美國服裝都是進口的。美國人一直在問:這個局面能否改變?技術公司SoftWear 正在尋求這樣努力,,提振美國服裝業(yè)和鞋業(yè),。地方政府也沒閑著。
與自動化縫紉技術相配套的,,是美國阿肯色州的努力,。阿肯色州與蘇州天源公司進行了一年的談判,提供了大約320萬美元的進境獎勵,,包括基礎設施援助,、培訓資金,與此同時,,將該設施的財產稅削減65%,,每年總計可節(jié)省達160萬美元。美國州政府想的是,,一旦全面運營,,該工廠將創(chuàng)造400個工作崗位,平均工資為每小時14美元,。
400人的工作崗位,,對一個美國州長而言,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在中國,,服裝行業(yè)往往是“陳舊”行業(yè)的代表。這樣的舊動能,,被干掉,、或者被轉移到東南亞,似乎都不足惜,。而新舊動能最令人擔憂的寓意,,是在于它形成了一種不可言喻的“產業(yè)鄙視鏈”,有能力的人才沿著這條鄙視鏈逆向攀登,。不消說,,發(fā)放貸款的銀行,往往是這種鄙視鏈的源頭,。然而從美國的實踐來看,,哪里有什么新舊動能區(qū)分?所謂的舊動能行業(yè),,都包含了創(chuàng)新的引擎,,蓄勢迸發(fā)。新動能行業(yè)自然可以炫耀它指數級增長的財富,,但傳統(tǒng)行業(yè)一樣可以熠熠發(fā)光,。
智能制造在哪里,?就在傳統(tǒng)行業(yè)自發(fā)自動的自我救贖之中!
不要以為是越南,、是印尼在“接管”中國的舊動能產業(yè),。在東南亞,廉價,、低技能的勞動力,,很快就會碰到全新的職業(yè)殺手:自動縫紉機器人。它將重塑制造業(yè)的全球化分工格局,。
小石城就是這樣一個縮影,。天源服裝的這家工廠擁有21條自動化裝配線,與傳統(tǒng)的人工生產相比,,預計可降低50%至70%的人工成本,,同時提高70%以上的生產率。當產線全面打開的時候,,每22秒便會制造一件T恤衫,,每年能生產大約2300萬件�,!碧煸捶b的負責人曾經提到,,“在世界各地,即使最便宜的勞動力市場也無法與我們競爭”,。
這項自動化技術,,可以使得該工廠每件 Adidas T恤從面料裁剪到縫紉到成品,大約需要4分鐘,,而生產成本只需要 2元人民幣,。
而且這個技術還在飛速發(fā)展。2017年SoftWear 收到投資者CTW 的450萬美元投資后,,開始加速全自動化生產線的開發(fā),。一年半后的今天,原來的4分鐘,,已經可以縮短到22秒,,1個操作員可以頂替原來的11個人。
圖3:全新自主生產線
足以打敗天下,。越南,,自然也不在話下。
幾十年來制造業(yè)自動化一直是大多數行業(yè)關注的焦點,,但由于服裝生產的獨特特性,,這一領域的進步比較小。切割材料或縫紉按鈕等步驟已經成功地實現了自動化,,但要將材料縫合在一起是很困難的,。因此與汽車和電子制造商相比,,服裝業(yè)的自動化發(fā)展速度要慢不少。
然而,,傳統(tǒng)產業(yè)自有自己的融冰之旅。隨著這類自動縫紉技術的成功,,將會在世界各地產生影響,,包括在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生產。自動化縫紉,,是一個越來越不能拒絕的新興技術,。在埃森哲2018年的《全球外包報告》中指出,在服裝制造的差異化的外包模式中,,裁剪和縫紉自動化,,在投資規(guī)模上領跑所有的其它的技術。因為它實在是太誘人了,。
![]()
圖4:外包趨勢報告 (埃森哲)
品牌服裝商也要跟著變,。隨著零售業(yè)受到了電商前所未有的沖擊,香港馮氏家族所掌控的利豐集團近些年一直不太順利,。扭轉乾坤,,面向未來,利豐集團最重要的轉型動作,,就是數字化戰(zhàn)略,。在2018年5月,利豐宣布與Softwear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它將使用 Softwear 的這款SEWBOT 機器人技術,,速度將是手工縫紉的兩倍,從而大大提高利豐最核心的競爭力:鞏固供應鏈優(yōu)勢,,加快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響應速度,。
自動化縫紉的價格,仍然是一個推廣的障礙,。幾十萬美元的設備價格,,讓許多服裝制造商望而生畏。為此,,Softwear也在2018年推出了 “機器人即服務”的租賃業(yè)務,,5000美元可以租用1個機器人,以便大力推廣這項技術的使用,。各種融冰的努力,,正在推動自動化縫紉堅定不移地往前走。
![]()
圖5:縫紉服務業(yè)
盡管自動縫紉目前只能在T恤和短褲上,,但服裝制造業(yè)的活力,,顯然是來日方長,。Softwear認為在未來五年內,它的機器將能夠生產出一件帶胸袋的連衣裙襯衫,,這往往需要78個獨立的步驟,。而牛仔褲和連衣裙的自動化生產,也都在提到日程,。
其實,,即使是T恤衫,全球每年也有115億美元的龐大市場,,而美國和歐洲基本全部是進口的——本地化生產的潛力是巨大的,。而這家自動縫紉公司的使命就是“SewLocal”:就地縫紉!也許國防部的軍裝,,也會轉移到美國本土的生產線上,。
Softwear并不是孤獨的前行者。在西雅圖一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Sewbo機器人公司,,也是躍躍欲試地要把服裝制造業(yè)帶回美國,。它采用了另外的一種方法,使用一種無毒的聚合物來暫時使織物變硬,,這樣現成的工業(yè)機器人能夠用“硬布”來制造服裝,,就像處理金屬薄板一樣。專門為美國國防部生產制服的藍水防御公司,,每天能生產8,,000條戰(zhàn)斗褲,目前正在與Sewbo公司進行合作,,嘗試使用其機器人工藝,。
圖6: Sewbo縫紉機器人
打造服裝行業(yè)的本地,而非全球供應鏈,。這對于迫切尋求就業(yè)和制造的美國和歐洲,,都是超級利好消息。因此,,Softwear在歐洲同樣活躍,,它前往荷蘭小鎮(zhèn)Waalwijk去做“關于鞋類未來”的演講,鼓吹鞋業(yè)自動縫紉的回歸,。這個小鎮(zhèn)有400多家相關的鞋類企業(yè),,包括一家制革廠,曾經是全球鞋類的中心之一,,而現在制造業(yè)都基本流失,,剩下的差不多都是零售業(yè)。鞋類制造業(yè),,到底能否回到這里重新生產,?通過數字鞋面生產線,,Soft wear以其全自動鞋幫的縫制,正打算幫助荷蘭收復丟失的制造陣地,。
對已經穩(wěn)定多年的全球服裝制造格局而言,,這將是驚天霹靂的沖擊,服裝制造不再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yè),。自動縫紉機,,將成為里程碑的節(jié)點。節(jié)點之后,,服裝制造業(yè)可能真的會回流到歐美國家。
小記 紡織業(yè)正在卷土重來,。美國在高技術材料制造方面創(chuàng)造了利基市場和競爭優(yōu)勢,。2009年到2015年,紗線,、織物和非服裝紡織產品的資本投資,,已經從9.6億美元增加到17億美元:增長了75%。在被稱為“智能紡織品”的市場上,,發(fā)展迅速,。智能紡織品是用新技術開發(fā)出來的織物,為紡織品提供了全新的附加值,。2004年至2014年,,全球智能紡織品行業(yè)的年增長率為18%,而美國智能紡織品的年增長率超過27%,。
作為美國“再工業(yè)化”的重要戰(zhàn)略計劃,,美國國家制造創(chuàng)新網絡(制造業(yè)USA)中的“先進織物研究院”,投資近2億美元,,正在開發(fā)新一代智能紡織,。面向未來工業(yè)的14個選項中,其中之一,,美國的決策者們居然留給了紡織業(yè)!與柔性電子,、與復合材料、與機器人等產業(yè)并駕齊驅,。這是何等的戰(zhàn)略視角,。這是美國“先進制造”所做出的選擇。
更大的市場是,,美國每年進口1000億美元的服裝,。如果這個行業(yè)能夠實現自動化,并且回遷美國的話,,全球紡織業(yè)格局將會大變,。麥肯錫對此在2018年10月專門做了一個報告進行評估,,“服裝制造業(yè)能否‘回家’”,從而實現回岸制造,?
圖7:麥肯錫的服裝制造報告,,2018年10月
麥肯錫的結論是,“雖然在不遠的將來,,還不會實現,;但是一部分生產線會踏上回家的路。大眾品牌和零售商,,需要做好迎接的準備了,。”
那么中國作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做好這樣的準備了嗎,?
而中國制造則自有忙碌的地方,尋找工業(yè)革命的光芒和新動能的神奇力量,,是當下各級政府最努力的爭搶,。只是,你在這里仰頭沖鋒搶人工智能和工業(yè)互聯(lián)網,,美國人在那里埋頭拱土搶你的服裝制造老本行,。《華爾街日報》去年曾經有一個漫不經心但卻意味深長的評論,,“機器人來了,。對美國而言,這是好消息,;而對貧窮國家而言,,這是一件壞消息”。
是的,,新技術來了,,新動能來了。大家都在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林雪萍:南山工業(yè)書院發(fā)起人,北京聯(lián)訊動力咨詢公司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