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樓主 |
發(fā)表于 2022-12-3 12:11: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xiaoran 于 2022-12-3 12:30 編輯
謝謝,,老的研究所或者這種機構是根據(jù)蘇聯(lián)模式來的,蘇聯(lián)其實邏輯性是強的(或者說是有機械設計),,中國這種模式雖然有了,,就是設計的模式(但是其實真正的設計并不多,很多東西老舊低效,,我個人理解,,我沒去這些研究所帶過,,當然,周圍很多人去了這些機構,,但是大部分基本沒什么聯(lián)系,,我自己也偶爾和這些研究所有關聯(lián),一起做點小事也有過),�,?傊偌由现袊@種體制和模式,,導致這些機構缺乏主動的活力和研究性,,成本也高,成績乏善可陳,。,。。但是這種框架的出發(fā)點其實是比較典型的有機械設計的框架,。
工廠啊民企啊,,大部分沒資源,就完全不做基礎的機械設計了,。尤其是強度和可靠性,。
以前其實和朋友有開玩笑說過,其實我們這種人挺適合去做大飛機的發(fā)動機的一顆螺絲釘?shù)�,,各種現(xiàn)實,,沒去而已。另外,,中國大飛機發(fā)動機其實從來不缺領導,,就缺各種專業(yè)的螺絲釘(這些螺絲釘其實也就是專家,愿意一生貢獻給每個雞毛蒜皮,,能得到應該得到的薪水利潤100萬80萬,,而不是要靠職位上升,走管理路線才能得到高薪,,一個人下面超過3-5個人,,基本上真正花在專業(yè)技術上的精力就大打折扣了,在往上幾乎就變成技術總監(jiān)啥都懂但是啥都水準上不去了,,中國很多的技術總監(jiān)其實水平寬度有,,但是深度和落地就一團糟了,甚至其實很多人啥都會但是啥都不會,,這些人其實應該給他們100萬讓他們踏踏實實做大頭兵,,做螺絲釘,做專家,而不是走管理路線(技術管理也不行),,中國只有軟件計算機有點這種風格,,機械行業(yè)沒有幾乎沒有牛逼的大頭兵,走了領導路線,,其實就放棄技術高度和專業(yè)程度了
總之,,這種模式成本極高,而且有時候效率極低,,這就是強的機械設計的代價,,會變得非常脆弱,轉向能力非常差,,一旦沒有市場的價格對絕對優(yōu)勢,,不斷的進步保證技術的領先,就非常容易被淘汰,。尤其是中國,,目前大部分公司根本不具備這種基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讓模仿抄襲越來越容易,,所以機械設計毫無意義,。模仿和實驗才是正確路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