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wq19810302 于 2023-3-22 10:41 編輯
6 L& y) {2 e1 y" S+ R5 t
) O. \# X4 L4 U9 Z$ }) I/ G* l奧迪A3就是高爾夫換殼,、A級就是買個奔馳標(biāo),、三缸的1系也配叫寶馬,?諸如此類的言論實在是聽了太多太多,但是這些豪華品牌的入門A級車,,真的就不值得買嗎,?今天咱們就刨根問底,從它們的底盤說起,。
$ y) ]+ d5 Z2 [
8 i% w8 A @$ \( A# [4 Z]奧迪A3的底盤,,相比起競品寶馬1系和奔馳A級,在用料,、設(shè)計,、調(diào)校方面,都在講究一個“均衡”,。
6 k) B) i7 n! X" X$ {; a
- ?+ M9 v: f9 H- f% R$ J6 t麥弗遜前懸,,單層沖壓下控制臂,中間有局部打孔偷輕,、鑄鐵轉(zhuǎn)向節(jié),、沖壓鋼板材質(zhì)的前副車架、不等長半軸設(shè)計,,都是這個級別中比較主流或者說是比較平庸的設(shè)計,。但副車架后端與車身有兩個加強(qiáng)筋固定,提升連接點(diǎn)的剛度,,有利于操控響應(yīng)和后軸的跟隨性,。
6 r4 O9 U& p: ?$ V- M
' \ i3 D% V' g1 w1 ]3 M
* c* r+ z. I6 p8 B# G) Q' d. G* b! x4 H1 K7 B" a, K
后懸是常見的E形四連桿,設(shè)計比較緊湊,,副車架沒有襯套,,直接連接在下車體上,,一方面是成本考慮,另一方面是增加操控響應(yīng),,畢竟MQB平臺放在A3這種緊湊型車上,,是個比較偏向于日常操控的。1 u; |- s5 Q4 C( h
. X. x/ o. Y, Q- D8 w$ d6 m
# r3 H/ H/ |: T: Y [ 后穩(wěn)定桿設(shè)計在下控制臂比較靠內(nèi)的位置,,使得力臂較短,,是一個偏向舒適性的硬點(diǎn)設(shè)定。! e3 A g* D+ l0 V6 x: r0 }9 h9 F
1 z( h' ^' i, ^* G+ z; v; z
雖然沒有昂貴的用料,,但經(jīng)歷了多代的MQB適配與調(diào)校,,其綜合性能無論是操控性還是舒適性,其他基本上挑不出什么毛病,,除了韓泰的輪胎胎噪可能會不太友好之外,,動力夠用、轉(zhuǎn)向不拖泥帶水,、日常操控游刃有余,、四輪獨(dú)懸舒適性也能夠保證、而且油耗較低,,這是A3比較明顯的幾個特征,。
7 |- U( M3 }) C+ P; A% A- h8 X" D* Q4 ?$ f4 k- R1 E# i! ^
奔馳A級算是這個級別的比較小資的產(chǎn)品了,但是最大的短板在于后軸的扭力梁,,影響了前后軸的舒適性的平衡,。: k" S4 T/ i5 V0 `& ^
0 l& C5 w" p+ v: s1 S同樣是麥弗遜前懸,但A級是全鋁的材質(zhì),,并且舒適性襯套還是X軸向布置的液壓襯套,,有利于化解比較大的沖擊,是一種重視舒適性的設(shè)計,。* F6 B6 ^' c% |6 m
- C) X. D8 @0 I( M+ \副車架前端有兩根鋁合金的縱梁向前延伸,,起到了一些小的零部件的固定的作用,對于碰撞安全性幾乎沒什么貢獻(xiàn),,但是可以減小一部分低速碰撞時的維修量,。2 o& R/ R, {/ `" K' r3 x
5 r' _* u% x$ h' h6 M1 t
4 N. n P4 \ e3 s
( t* M0 h. c e j( R 而A級的后懸的扭力梁并沒有什么亮點(diǎn),造型比較方正,,不如標(biāo)致,、雪鐵龍那種變截面設(shè)計來的有特點(diǎn)。
! U; k$ Q; i9 c; b& V u/ T: |# q1 l3 I. p, \6 ^/ W9 p
" m: X2 t4 g0 P' Y" Q! J8 M0 u
# T+ U, L* L0 _- e, S- [, x$ o
所以從前軸的設(shè)計上看,,奔馳A還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通過液壓襯套增加了舒適性,通過降低簧下質(zhì)量,、增加連接點(diǎn)剛度增加操控性,,有一些豪華品牌的設(shè)計考慮,。如果說奔馳A可以全系標(biāo)配后軸的四連桿懸架,那在底盤的用料上是可以打敗奧迪A3的,,但是實際扭力梁卻讓奔馳A失去了一些舒適性,,而且雙離合的變速箱換擋邏輯一般,日常駕駛是有些中低速的頓挫,。1.3T的發(fā)動機(jī)的雖然初段調(diào)校比較靈敏,,但是中高速加速乏力,同時受限于205的寬胎,,其制動成績也不如奧迪A3,。8 o5 K& [3 S4 g7 H$ s* m& F
3 d3 H/ P- D" _
而到了寶馬1系,寶馬1系在底盤用料和設(shè)計上并沒有太多的亮點(diǎn),,三缸發(fā)動機(jī)雖然經(jīng)常被吐槽拉跨,,但是除了啟停那一下,還有起步時的半聯(lián)動的工況以外,,其他狀態(tài)下基本上感知不到他是一臺三缸,。而且實際的駕駛體驗中,,轉(zhuǎn)向手感,、動力總成標(biāo)定,制動踏板等方面它卻是實打?qū)嵉难永m(xù)了寶馬的運(yùn)動性DNA,。包括稍顯激進(jìn)的轉(zhuǎn)向響應(yīng)和較小的側(cè)傾控制,、較多的路面復(fù)制感覺等,但是這種反饋也僅限于日常駕駛,。
u) p7 [& X L# b/ g: P# W. x* Y: L, E/ _9 p
前懸也是普通的麥弗遜,、雙層沖壓下控制臂、鋁合金轉(zhuǎn)向節(jié),,舒適性襯套同樣是是液壓襯套,,有利于高頻的沖擊舒適性。前副車架的前半段是鋁合金材質(zhì),,可以降低簧下質(zhì)量,,后半段是沖壓鋼板焊接而成。$ t6 @& e2 _' `) K3 m* }) Q
/ j; |: O* {9 Y s
$ c( S) @4 e E2 u7 f% ]4 S2 D% X) |- s# s* a
后軸是變形的三連桿懸架,,類似筷子懸架,,拖曳臂和轉(zhuǎn)向節(jié)一體式設(shè)計,增加縱向的剛度,,這種設(shè)計對小型車的空間布局有利,,但是對緊湊級車及大尺寸車型來說,懸架對輪胎的動態(tài)控制非常有限,,尤其是對后輪受到側(cè)向力狀態(tài)下的前束控制,,不能和E型四連桿比,,更不能和五連桿比。) F4 S; S& ?) i; V
9 O& ~ l3 F0 S7 s: V- A ' C6 _8 X \( }0 P* }
, J) l8 {! T( {: L 后軸與車身連接處也有八字形的鋁合金加強(qiáng)件,,用來彌補(bǔ)后軸副車架和白車身的剛性不足,。
: X/ z* K& ~1 K8 }+ z. @! O- A* W: G$ u
4 q; K4 F! H% I. Z( C) A1 ?
3 m9 `( e) e; H/ ]# R
總而言之,雖然作為入門款車型,,但是它們都各自有著各自的特點(diǎn),,寶馬易于駕駛,奔馳看重舒適,,而奧迪則是講究均衡,,而除了要按需選擇以外,更多還是要擺正心態(tài),,畢竟是花自己的錢賣自己的喜歡車,,不妨讓別人說去吧。
* o8 [ m" Z7 G$ O/ E; ? N& C: \5 U' C-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