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wq19810302 于 2023-10-28 11:25 編輯 % n" W6 i$ J6 G1 U6 z, N4 u' a
6 F# H$ v, n) U r
燈泡我們大家都見過" E/ U' h7 Y3 s2 `+ T! d) L2 n1 |1 _
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個問題% o; C8 c: q/ a2 T! V" `9 G
如果把外面的玻璃燈罩拿掉 t( E7 ^/ ]" ?/ y! c+ v6 f
通電后面的鎢絲還會發(fā)亮嗎,?& l8 @- p% [! Z1 r4 C4 o
首先電燈泡里的
1 W, v! g8 B! ~2 j* O6 w2 S8 J燈絲是用鎢絲制作的
! G8 z9 {' t2 L7 y) I+ ~而金屬鎢的耐高溫特性非常突出
7 k1 }* x+ [* O% k+ a " K; z! }" ]# G/ W1 W* _
+ F- R+ x* y) o% J& t 所以在千百次試驗后# x4 P3 m! Y( ]. v9 a/ J
被挑選作為燈絲的材料7 F9 o8 t; m/ d9 C
但是金屬鎢的耐高溫
# M" x+ m6 [! C# h9 O必須在沒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才可以# b: J/ o* j' f7 Z
3 ~0 \4 a& w7 q9 l W
2 c: x! j2 z5 v0 Q因為它被燒得白熾化時
, c1 S9 v' F9 C* r S& S遇到氧氣就會變成淡黃色的氧化鎢0 h; W) S% ?1 }0 b, Q6 r, @% E
這樣不但變得很脆9 [& H# n5 q7 c: x8 g+ ]. z; _; v
而且失去了導電性
" Y- k8 t( F% c
+ a, D; H4 K! Z* F# t5 \. [; _% @: f. t+ y
9 i5 L" ]4 u/ u) ~* F& m 因此這種鎢做的燈絲
' ~9 e% Y# C! z9 K在為了通電而把它燒得發(fā)光的時候4 X7 Y3 K2 D0 y) j
毫無疑問
! c3 ^4 [! t! K* d, [/ j/ p8 ?首先得把它同空氣隔絕才行
; ~8 |1 o: W! m7 A: H, ^這就是為什么燈泡- N& Q. S# _4 {( C! O) o( q$ a( L
必須要有玻璃燈泡罩住的原因所在
5 G) E1 W% t# F( u0 \' e+ \1 x9 O) v; Z( q
而且不但要罩住
/ Y1 R1 K, A r* f0 D在罩住之后還要把燈泡里殘留的空氣抽干凈: j/ K0 ^! o$ u2 l& J" x. }4 {
充進一種不會和鎢產生化學反應的氬氣0 Y0 Y9 s0 M3 K
并很好地密封/ ]' W% N( L7 W7 v( W5 M% r
所以,,如果沒有玻璃燈泡罩著的話0 ?6 s8 m% |; j$ m
燈絲也能發(fā)亮8 C7 q$ @$ A0 H0 N0 Y2 J6 P8 }3 T) @
但很快就會被燒壞了
; ?+ u* h S% b4 Z7 m5 }& C$ `% x$ i8 o& s! M
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湯馬士·愛迪生所發(fā)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ö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fā)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fā)光,。% G) K _& Z1 N; ^
' H7 G+ A. w" m9 W8 M他亦在1810年發(fā)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fā)光。他的發(fā)明在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經可維持400小時,,但是并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那么,,愛迪生是如何玩轉燈泡的呢,?/ ^) c* z- Y4 ~8 {1 r! [0 E6 U% p) O
9 p! S" r+ \* t0 k9 l* G! B
, [3 F7 U' U: \ 這回整明白了吧,不過白熾燈已經逐漸淘汰了,,也算的上是一種回憶吧,,小時候點個25瓦的白熾燈已經很不錯了,40瓦的貌似有點大了,,100瓦屬于奢侈品了,,呃,是不是暴露年齡了呢,。
7 Q: ?% t( c" }9 }1 K5 p8 W$ Q
0 w4 F/ ?; f8 r9 E! ]$ y4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