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 丹尼爾•謝弗 法蘭克福報道
德國Q-Cells公司曾經是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市場的領軍企業(yè),,當時有人詢問該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安東•米爾納(Anton Milner)對于亞洲競爭威脅的看法,,他的回答不屑一顧,。他認為,,如果一件東西要用上20年,,德國消費者絕對不會購買中國貨,。 幾年過去了,中國尚德電力(Suntech Power)已“智勝”了這家德國公司,,銷量也在其之上,。米爾納也已卸任。Q-Cells的市值從2007年底的110億歐元,,跌到了3.9億歐元左右,。除了尚德,英利綠色能源(Yingli Green Energy)和晶澳太陽能(Ja Solar)等相互競爭的中國企業(yè),,也將大量廉價而耐用的太陽能電池板銷往德國,,而德國該行業(yè)的大部分企業(yè)都陷入了低潮。
Q-Cells的經歷給德國企業(yè)界敲響了警鐘,。經歷了2009年的急劇經濟衰退,,當德國的機床制造商、汽車制造商以及電氣工程集團重新讓工廠全速運轉之際,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重大挑戰(zhàn),。
2009年,,素以生產廉價服裝、玩具和電子產品聞名于世的中國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去年中國對德國的貿易順差接近170億歐元。如今,,中國即將在這個歐洲經濟火車頭的核心工業(yè)領域,,對其發(fā)起直接攻擊。
“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將對歐洲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特別是在機械行業(yè),”博世(Bosch)首席執(zhí)行官弗朗茨•菲潤巴赫(Franz Fehrenbach)表示,,“中國企業(yè)將改進產品質量和技術,,但同時它們的價格也將極富吸引力�,!辈┦朗侨蜃畲蟮钠嚵悴考a商,,以銷售額衡量,也是德國最大的私有工業(yè)企業(yè),。
不僅在太陽能電板領域,,在風能、電信網絡,、電力傳輸和高鐵列車等領域,,中國企業(yè)也已經與西方同行旗鼓相當,這往往憑借的是對從合資企業(yè)獲取的技術進行“再創(chuàng)新”,。在其它一些領域,,例如建筑機械、機床,、汽車和電氣工程,,許多中國企業(yè)也都正開足馬力,參與競爭,,例如生產建筑設備的三一集團(Sany)和電力系統領域的上海電氣(Shanghai Electric),。
隨著世界兩大出口國之間的競爭提速,,德國工業(yè)界正采取哪些舉措,,以抵御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企業(yè)崛起之后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呢?
乍看之下,,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似乎已經在核心產業(yè)部門敗下陣來,。在機械工程領域,中國已占據領先優(yōu)勢:2009年中國在全球機械工程市場占有25%的份額,幾乎是德國的兩倍,。德國機械工程行業(yè)共有90.9萬名工人,,也就是說,每20個德國工人中就有一人來自該行業(yè),,且主要由中小型企業(yè)(Mittelstand)構成,。
“我不得不說,對于它們迎頭趕上的速度,、將西方技術與自主技術相結合并以低成本生產的聰明才智,,我深感敬佩,”Trumpf副總裁兼所有者之一彼得•萊賓內(Peter Leibinger)表示,。Trumpf是全球最大的激光切割機制造商,。
迄今為止,推動中國企業(yè)取得成功的,,是其龐大國內市場的消費者,,以及面向同為新興市場伙伴國家的出口。然而,,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yè)聯合會(VDMA)主席托馬斯•林德納(Thomas Lindner)表示,,很快歐洲也將感受到競爭壓力�,!霸诮灰琢枯^大的市場,,例如機床,對于我們來說,,形勢要比在利基市場嚴峻得多,,”他表示。
盡管這對一些德國企業(yè)構成了威脅,,但許多企業(yè)高管堅信,,自己的企業(yè)能夠堅守住陣地。成功的關鍵便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推動德國經濟發(fā)展的德國企業(yè)特質:孕育了利基市場和高端技術產品(從保時捷跑車到Trumpf切割機)領域眾多專業(yè)中小型企業(yè)的工程學方法和創(chuàng)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