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上學的時候,,學過羅素的這篇文章。這個對我人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S( S; P& y! b
然后我就一直用文中觀點勸說周圍的人,,包括我自己和家人。轉過來希望對你有用. g* R3 ?4 }5 ^6 _8 [
# T/ w1 D. K( J `$ m3 z3 n
' N7 Z1 X) _3 [怎樣進入老年 --羅素
. u; R4 G7 _4 M. D+ u8 ]1 R 我的外祖母生了10個孩子,,9個活了下來,,一個早年夭折,還多次流產(chǎn),;她成了寡婦之后,,立即投身于婦女的高等教育事業(yè)之中。她是格頓學院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為了使醫(yī)務行業(yè)接納婦女而不遺余力,。她常常提到她在意大利遇到一位老先生時的情景,他顯得很傷心,。她問他為何如此憂郁,,他說,他剛剛失去了兩個孫子,。“天哪,!”她叫了起來,,“我有72個孫子孫女,要是每失去一個我都傷心,,那我活得可就悲慘了,!“他回答說:“你可真是個與眾不同的母親!”不過作為那72人中的一個,,我覺得她的態(tài)度比她在意大利遇到的那位老先生的態(tài)度強,。80歲以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入睡,,因此,,就通常在午夜12點到凌晨3點閱讀科普照書籍。我相信,,她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留意自己越來越老了,。我想,,這是保持年輕的訣竅。如果你有廣泛和強烈的興趣,,如果你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你就沒有必要去考慮你已經(jīng)過了多少歲月這種純粹的統(tǒng)計學情況,更沒有必要去考慮未來的時光會多么短暫,。 6 A5 g/ P1 b. b/ Y% [- }; u
0 P8 g2 z4 g! P6 n" t' V
至于健康,,我沒有什么建議可提,因為我?guī)缀醪簧�,。我吃喝皆隨心所欲,,醒不了的時候就睡覺。盡管我喜歡做的事情大多數(shù)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我從不因某事是有益于健康而特意去做那件事,。 ; m2 c1 F" e8 }( [( h$ P
從心理角度來說,老年時期要提防兩種危險,。一是沉湎于過去,。人不應該生活在記憶之中,不要總為一去不復返的好時光而懊喪,,不要總為故去的朋友而悲傷,。人的思想應該轉向未來,應該轉向自己還能有所作為的那些事情上去,。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自己的過去逐漸成了精神負擔。人很容易自思自量,,感到自己的感情不如以往強烈,,思維不如以往敏銳。如果真是如此,,就別去想它,,假如你根本不去想它,也許這就不會成真,。
$ a! ]# l' w. R @/ W
P* |1 {9 s# ?4 D5 ]0 _- A+ o 另一件要避免的事,,就是依戀子女,希望從他們身上的活力中獲取生命的力量,。孩子們長大之后,,想過自己的生活,如果你還是像他們小時候那樣關注他們,,你很可能會成為他們的負擔,,除非他們十分麻木而感覺不到這一點。我不是說不應該關注他們,,而是說對他們的關注應該是含蓄的,,如果有可能還應是寬厚的,,但感情上不要過于依賴他們。動物對自己的后代的態(tài)度是,,一旦他們能夠自立,,就不再關注它們;但由于人的嬰兒期太長,,父母很難停止關注自己的孩子,。
2 E5 V* p" D/ F* I9 u一種人因對某些不牽涉具體個人的事很感興趣而參加適宜的活動,我覺得這些人老年時期的生活容易過得順利,。正是在這些活動中,,長期的經(jīng)驗能結出碩果,也正是這在這些活動中,,經(jīng)驗所賦予你的智慧才有用武之地,,而不是成為負擔。叫成年子女不犯錯誤是徒勞的,。因為一來他們不會相信你的話,,二來錯誤原本就是他們應該接受的教育之重要組成部分。相反,,如果你不是對某些不牽涉具體個人的事感興趣的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除非你關注你的子女和孫子女,,你就會覺得生活很空虛,。假如事實確實如此,你就應該認識到,,當你還可以在物質方面幫助他們,,比如,定期給他們點補貼,,或是給他們織件毛線外套的時候,,絕不要期望他們會喜歡和你在一起。
+ H W |4 w% Y5 L/ J* g! P) I9 G3 s" r
有些老年人由于害怕死亡而心神不安,。對于年輕人來說,害怕死亡倒可以理解,。那些尚有理由害怕在戰(zhàn)場上喪命的年輕人,,想到自己享受不到生命所賦予的種種美好的事物會感到憤憤不平,這的確情有可原,�,?墒菍τ谝粋既享受過人間歡樂也嘗到了人間悲哀、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年人來說,,仍然貪生怕死就多少有些不光彩了,�,?朔滤佬睦淼淖詈棉k法——至少我是這樣認為——就是使你的興趣更加廣博,更加超脫具體的個人,,直至包圍自我的圍墻一點點地消失,,直至你的生命逐漸溶入整個宇宙之中,成為其一部分,。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應該是像江河一樣——開始是細小的,,讓兩岸緊緊抱住,然后奔騰直瀉,,流過山巖,,飛越瀑布,然后河面漸漸變寬,,堤岸慢慢后退,,水流趨緩,最后不留一絲痕跡地溶入大海,,毫無痛苦的失去了自身的存在,。垂幕之年這樣看待人生的人,是不會因接近死亡而恐懼和煩惱的,,因為他喜愛的事業(yè)會繼續(xù)下去,。如果因喪失了活力而倍感疲勞,長眠也并不是一件壞事,。知道他人會繼續(xù)我已不能再做的事情,,想到凡是能做到的我都已經(jīng)做了,我會心滿意足,,我愿意這樣死于尚能勞作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