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徑向圓跳動與同軸度的關系: 徑向圓跳動:是指圓柱體的同一橫截面內(nèi),,實際表面上各點到基準軸線之間距離的最大變動量。 同軸度:是指被測軸線對基準軸線之間的位置變動量,。 從以上定義中可以看出,,兩者控制的要素不同,,公差帶形狀不同,,對零件的使用功能控制也有差異,,但是二者之間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 1:徑向圓跳動包含了圓柱面的圓度誤差和某個橫截面內(nèi)的輪廓中心線對于基準軸線的偏離程度,,這個偏移量相當于其同軸度誤差,。 2:當圓柱面存在徑向圓跳動誤差時,其同軸度誤差可能較小,,這個時候,,它主要反映出了此圓柱面的圓度誤差,;但是,在通常狀況下,,同軸度誤差都是遠大于圓度誤差的。所以,,徑向圓跳動公差可以同時控制同軸度和圓度誤差,。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徑向圓跳動公差所限定的同軸度誤差已經(jīng)能夠滿足工件的使用工況時,,則不需要單獨給出同軸度公差;反之,,如果對于同軸度公差有更高要求時,,則需要單獨給出。 3:應當指出,,在工程實際應用中,,由于徑向圓跳動公差的檢驗檢測比同軸度檢測方便,通常應優(yōu)先使用徑向圓跳動公差項目取代同軸度公差來控制同軸度,;而且,,在精度要求不是特別高的或者工件無特殊工況時,很多時候,,質(zhì)檢部門也被允許使用檢測跳動的方法來檢測同軸度誤差,。 二、端面圓跳動與垂直度的關系: 我們知道:端面圓跳動同時反映出端面任何圓周上各點沿軸線方向的位置變動量,,和所檢測的圓周對于基準軸線的垂直關系,。注意,這種垂直關系與整個端面相對于基準軸線的垂直度是有區(qū)別的,,因為整個端面的垂直度還包含有平面度誤差在內(nèi),。 所以,在工程應用中,,如果使用端面圓跳動公差代替端面垂直度誤差時,,應當注意: 1:如果工件有相對較高的使用要求時,需要給出端面平面度公差或者使用端面全跳動公差,; 2:端面圓跳動公差代替垂直度公差時,,會降低垂直度精度; 3:端面圓跳動測量方法較為簡單,,如果垂直度要求不高時,,可以優(yōu)先選用端面圓跳動公差要求代替垂直度公差要求。 三,、圓跳動與全跳動的關系: 1:圓跳動只能反映工件的一個測量截面內(nèi)的被測要素誤差,,不能反映整個表面的精度偏差,; 2:全跳動與圓跳動都是基于測量方法提出的具有綜合控制功能的公差項目; 3:徑向全跳動能控制圓柱體的軸線直線度,、圓柱度,、表面素線直線度并包含徑向圓跳動項目; 4:在對零件功能要求較高時,,才使用全跳動公差項目,。 四、徑向全跳動與圓柱度的關系: 徑向全跳動與圓柱度都是一項綜合控制性能指標,,他們的公差帶形式基本相同,,但二者控制作用有區(qū)別: 1:圓柱度的兩個同軸圓柱面件的公差帶是浮動的,徑向全跳動的公差帶是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個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公差帶是固定的,; 2:只有在公差帶的位置誤差時,全跳動公差才可以控制圓柱度誤差,; 3:有高精度要求的軸,、孔,使用圓柱度公差比全跳動公差更為準確,; 4:徑向全跳動公差檢測比圓柱度公差檢測方便,,所以,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全跳動代替圓柱度,。 綜上所述,跳動公差是基于測量方法所引入的兩個公差項目,,所以,,在很多時候可以使用跳動公差代替其相應控制的公差項目以方便檢測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