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我這幾年一直在美國做中國企業(yè)國際化的研究。我走訪過很多中國企業(yè)在美國的基地,,也采訪過好幾位中國大公司的領頭人,。很多中國的大企業(yè)在美國搞兼并收購,買一棟樓,,用美國的“拿來主義”,,兼并自己的市場。而華為是通過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踏踏實實地走到讓國際企業(yè)都害怕的規(guī)模,,所以大家特別崇拜華為這樣的企業(yè),。我想問問,您認為華為國際化的成功秘訣是什么,?
任正非:有些企業(yè),,他們的經營模式是規(guī)模和服務,因此市場需求前景是受限制的,,發(fā)展是有極限的,。而且,同質化競爭,,別人也可以擠進來分瓢羹,,縮小你的空間。
我們這個行業(yè)是高成長行業(yè),,拼實力的行業(yè),,如果今天你拿不出來先進的東西,沒有前瞻性的策略,,明天你就垮了,。像我們這樣的企業(yè),垮了多少,?
中央電視臺播了一部《神秘的剛果河》的紀錄片:在波濤洶涌的河面上,,漁民歷經九死一生去捕魚。
我們也相當于這些在非洲河上的孤膽英雄,,堅持20年才劃到起跑線,。但,起跑線上的突破,,就是人類社會認知的突破,,這有多難!
所以說,,要厚積才能薄發(fā),。我們是非上市公司,高層都是著眼未來五至十年的戰(zhàn)略構建,,不會只考慮現階段,,所以我們就走得比別人快、比他們前瞻,。突破是要有戰(zhàn)略定力和耐性的,。十年、二十年沒有突破,,甚至一生也沒有突破,,一生都是世界備胎,。
我們現在不是靠賭哪一種技術、哪一種方向,,“賭博”一種路線是小公司才會干的,,因為他們的投資不夠。大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在主航道里用多路徑,、多梯次的前進,使用投資密集型,,來縮短探索方向的時間,。
在多重機會的作戰(zhàn)過程中,可能某種機會成為業(yè)界的主潮流,,戰(zhàn)線變粗,,其他戰(zhàn)線會慢慢變細了,但也不必關閉別的機會,。把有經驗的干部調到主線作戰(zhàn),,把一批新干部調到支線作戰(zhàn)去,繼續(xù)進攻,。
前進的人來自于多元化視角,,并不是只有一條路線思想,他帶來的是有失敗經驗的思想在前進,,我們就一定會爬到頂端,。美國軍隊要打勝仗,不計彈藥量,,大家以為他是浪費,,其實是靠投資密集度來攻占。
此外,,我們有廣泛吸納人才的機制,,而且,十五萬人“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我們除了勝利,已經無路可走了,。
楊林:華為的全球化在歐洲、非洲比較成功,,未來五年,、十年的全球化計劃是什么?
任正非:未來物聯網,、智能制造,、大數據等將對管道基礎設施帶來海量的需求,。我們的責任就是提供聯接,具體就是聯接的設備,。這個世界的市場非常巨大,,我們還做不到在所有國家都成功。我們只能努力把我們能做的國家做好,,這就不簡單了,。
楊林:您如何看待華為在美國的發(fā)展狀況、機遇和挑戰(zhàn),?現在中美之間在進行BIT談判(雙邊投資貿易談判),。您覺得這個談判是不是對華為有幫助?
任正非:我們要正視美國的強大,,它先進的制度,、靈活的機制、明確清晰的財產權,、對個人權利的尊重與保障,,這種良好的商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吸引了全世界的優(yōu)秀人才,,從而推動億萬人才在美國土地上投資和創(chuàng)新,,是一個創(chuàng)新力井噴的國家。
我們推動全面創(chuàng)新,,要學習它的好方法,、好機制。我們當然會希望在那兒投資,,華為和美國沒有利益沖突,,我們投資也有益美國。
如果,,華為成為一個議題,,妨礙中美關系改善,那么我們堅持只賣低端產品,。低端產品,、軟件是美國的,芯片是美國的,,我們只是代加工而已,。
楊林:您作為一位頂級的企業(yè)家,您的企業(yè)又處于通信這么一個戰(zhàn)略行業(yè),,企業(yè)發(fā)展肯定離不開大的政治環(huán)境,,那您怎么看待中美關系?
任正非:我認為中美關系,,合作大于對抗,,兩國有許多互補的地方,。暫時的沖突,最終是要互相妥協的,,不可能走向對抗,。
因為對抗,最后兩個國家的力量都全部消耗完了,,這不是美國的愿望,,也不是中國的愿望。鄧小平很早就講過一句話“中美關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它就在這個中間發(fā)展,。
對華為而言,,我們就避開將來會產生的沖突。不要因為華為,,而影響了中美關系的改善,。我們就老老實實做點事,賣點低端產品,,世界那么大,,也不能完全都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嘛。
楊林:那華為有沒有刻意地去對美國的媒體,、政府,、企業(yè)做一些公共關系工作?
任正非:美國太大了,,不是哪一個人說服得了美國政府的,,浪費那精力,還不如好好服務客戶,。 楊林:今天機會難得,,能問任總的個人問題嗎?網上有很多關于您神秘的傳說,,我見到您以后,,才發(fā)現您非常詼諧。您今天這么成功,,在成長的經歷中,,有什么因素促成您成功?
任正非: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傻,、執(zhí)著,,這是我太太說的。我啥愛好都沒有,,我就是聚焦在一個窄窄的面上,,不做點事,不無聊嗎,? 楊林:你做這么大的企業(yè),,這么成功,現在還負責公司的具體業(yè)務嗎,?你還去辦公室嗎,?很好奇你的時間是怎么安排的?
任正非:如果我不去辦公室,,在家呆著,,不是更無聊嗎?在公司還能玩一下,。第二,,公司大量的工作,有正常的運作機制,、合理的授權,,并非事事都要經過我。我跟大家溝通一下,,聽聽大家的意見,,跟大家講講話。生活也還豐富,。
楊林:中國很多民營企業(yè)現在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您的公司從零開始,,發(fā)展到現在這么壯大,您是公司的精神領袖,,如何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形成企業(yè)的連續(xù)性,你是怎么考慮的,?
任正非:華為文化不是具體的東西,,不是數學公式,也不是方程式,,它沒有邊界,。也不能說華為文化的定義是什么,是模糊的,�,!耙钥蛻魹橹行摹钡奶岱ǎc東方的“童叟無欺”,、西方的“解決方案”,,不都是一回事嗎?
他們不是也以客戶為中心嗎,?我們反復強調之后,,大家都接受這個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就落實到考核激勵制上,流程運作上……,,員工的行為就牽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了,。
我們盯著的是為客戶服務,也就忘了周邊有哪個人,。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人沖上來,,最后就看誰能完成這個結果,誰能接過這個重擔,,將來就誰來挑,。
我們還是一種為社會貢獻的理想,支撐著這個情結,。因此接班人不是為權力,、金錢來接班,而是為理想接班,。只要是為了理想接班的人,,就一定能領導好,就不用擔心他,。
如果他沒有這種理想,,當他撈錢的時候,他下面的人很快也是利用各種手段撈錢,,這公司很快就崩潰了,。
楊林:全球所有分公司,您或者輪值CEO去都經常會去嗎,?
任正非:我去得不多,,他們也去得很少。我們不是靠人來領導這個公司,,我們用規(guī)則的確定性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
人家問我“你怎么一天到晚游手好閑?”我說,,我是管長江的堤壩的,,長江不發(fā)洪水就沒有我的事,長江發(fā)洪水不太大也沒有我的事啊,。我們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使發(fā)了大洪水,我們早就有預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沒有我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