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發(fā)射原理: 在迫擊炮筒里面的底部有一頂針,,當迫擊炮的炮彈從筒口滑到底部時,,頂針就會頂到炮彈的雷管,,使炮彈的發(fā)射火藥爆炸(從頂到雷管到火藥爆炸有一個延時,,不是馬上就會發(fā)射出去),,炮彈在發(fā)射火藥的推力下就把炮彈發(fā)射出去。
! B8 |! ?! \( K: u# I; B' F![]()
: k- G1 ?) U, E% l 迫擊炮簡介: 迫擊炮一般由炮身,、炮架、座鈑及瞄準具四大部分組成,。炮身可根據射程的遠近做不同的選擇,,炮身長一般在1~1.5m之間;炮架多為兩腳架,可根據目標位置調節(jié)高低和方向,,攜行時可折疊,;座鈑為承受后坐力的主要部件,同時與兩腳架一起共同起到支承迫擊炮體的作用,;瞄準具多為光學瞄準鏡,,刻有方向分劃和高低分劃。 與其他常規(guī)火炮相比,,迫擊炮的主要特點是: * s. j7 T8 F4 L! @' h7 ^) i) M
4 o' ^4 g) d3 p4 s6 F/ z
(1)彈道彎曲,,適合于對隱蔽物(如山丘)背后的目標進行超越射擊,也可對近距離目標進行直接射擊,; (2)裝彈容易,,射速高(20~30發(fā)/分),火力猛,,殺傷效果好,; (3)質量輕,體積小,,機動性強,,中、小口徑迫擊炮可以人背馬馱,,打了就跑,,能快速轉移陣地; (4)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易于大規(guī)模生產,造價低,。 迫擊炮的操作使用亦十分簡單,,在發(fā)現并瞄準目標后,將迫擊炮彈從炮口滑進炮管,,依靠其自身質量使炮彈底火撞擊炮管底部的撞針,;或者依靠其自身質量滑至炮身底部,待射手操作釋放撞針后,,撞擊炮彈底部底火,。底火被擊發(fā)后點燃炮彈尾部的基本藥管,隨后捆綁在彈體外面附加藥包內的火藥亦被點燃,。雖然炮彈與炮管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以保證炮彈滑落,,但是彈體外部的閉氣環(huán)仍能形成極大的膛內壓力,推動炮彈出炮口并飛向目標,。迫擊炮的這種發(fā)射原理決定了迫擊炮彈不能與炮管緊密貼合,,因此不能依靠膛線使炮彈產生旋轉以穩(wěn)定其飛行方向,,轉而使用尾翼穩(wěn)定裝置來保證其飛行姿態(tài)。因此,,所有的迫擊炮彈均帶有尾翼,。典型的迫擊炮彈在結構上除尾翼外,還包括引信,、傳爆管,、炸藥、彈體,、閉氣環(huán),、基本藥管、附加藥包,、底火等零部件,。
% y! ~, t+ A1 J( Z3 }+ c![]() 9 W7 Q p6 @9 B; Q1 K*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