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上個學期去了歐洲的學校交流,,最近在向我們吐槽外國人的不靠譜,比如印度人基本不干活,,意大利人的沒有效率而且秘之自信還有愛打小報告。讓我的朋友怨言滿滿的是他們這個學期的一個類似于課程設(shè)計的東西: ee4 (Engineering Experience 4)工程經(jīng)驗4。這門課程要求不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用一段時間來做一個太陽能小車,。這個課程本身很簡單,,就是做一個太陽能電池板給直流電機供電來拖動小車,而且主要是做一些仿真,,所以當時我沒有多想,。* ] \! C. n# y- W- y
但是回過頭來想,我們自己的課程體系里面似乎缺少這種讓一伙人合作來做工程項目的訓練,。我目前讀本科三年級,,所有科目的課程設(shè)計,機械設(shè)計,,機械原理,,機械制造,液壓傳動等都是一個要求獨自完成的題目,,唯一做過的要合作的大作業(yè)還是在大二的英語課上,,那個和做這種工程題目自然大相徑庭。這種自然而然的“單干”思想是不是有些問題,?我們學校有一個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大一上高數(shù)課的時候就聽高數(shù)老師說過實驗室里內(nèi)斗很嚴重(高數(shù)老師還不是機械學院的),本來以前能評的上院士的,,結(jié)果因為內(nèi)斗大家都不行了,。/ O3 t$ @" E+ m
2 y( ?, ]6 l4 f 再回過頭來說這個EE4。前面說過,,雖然它本身很簡單,,但它是這一個很好的引導人如何在一個工程項目里合作的訓練項目。我的朋友說,,同組的意大利人在其個人報告里說了他們幾個中國學生的壞話,,但原文僅僅是:“中國學生在討論中不傾向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我也在盡力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要說明的是,,我的朋友個人能力很強,他一個人就將他們這個項目需要做的仿真都做了出來,,但或許是這種能力給他帶來自信,,使他不愿意和那些基本沒有參與實際工作的外國同學交流,也將意大利人的一句并無惡意的話語看成指責(雖然可能玩笑成分居多),。
6 ^. m. o4 R0 v# i1 S- [. k: r( ]/ T' b- O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可能遇到那些就在一邊坐享其成的人,也有可能遇到好心辦壞事的人,,更有可能遇到因為文化習俗,,價值觀不同而難以交流的人(其實已經(jīng)遇到不少了),而學會如何去和這些人一起工作,,是一門學問,,國外已經(jīng)將這門學問變成了一門課程,,而我們呢?似乎并沒有,。2 ?. O! k% T+ x0 s$ \+ r
w) O6 |9 c: \7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