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樓主 |
發(fā)表于 2006-7-20 00:14:12
|
只看該作者
Re: 理想,、激情、生存 --- 一位技術管理人員的20年工作經(jīng)歷和感悟(轉)
13. 技術傳承
7 B. y" ~5 G8 ^' C2 f當沒有其它激勵時,,幾乎任何一個人都是,,當他總是在向別人分享他的知識,而得不到別人的知識反饋,慢慢地他會停止這個行為 ,。所以技術傳承要做的好,,就要保證技術雙向傳播,技術共享,,各取所需,,共同提高。8 j+ x+ C) I* L
因為新人多,,有經(jīng)驗的工程師少,,中心采用了兩種培訓模式。一種是將研發(fā)PC主板的硬件技術分成十幾個專題,,每個專題的題目一般都定得很具體,,界定范圍,避免泛泛而談,,力爭將一個小問題講深講透,,能夠對設計有指導作用,確定題目和內(nèi)容主要由我和幾個有經(jīng)驗的工程師來做,。包括新人每人研究一兩項,,研究時間是利用做項目以外的時間,花2~3個月的時間,。然后每人輪流講給大家,,會前2天將內(nèi)容發(fā)給大家。會議形式是討論會,,會上鼓勵提問題,,充分交流,報告者自己也可提出自己沒有理解的部分的問題,。一輪講完后,,再來有延續(xù)性的第2輪。幾年下來,,每人都成為某個分支的一技之長者,,大家也花較少的時間學到了較多的技術。一種是師徒制,,這是傳統(tǒng)的方法但也是有效的方法,,同時徒弟的進步也納入雙方的績效考核。徒弟技術能力不夠,,總是在請教師付,,他怎么樣使別人一直愿意教他?他可以幫師付分擔一些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以及在過程中的一般測試,,試驗,。讓師付去把精力放在技術深層次問題分析和思考上,以加速問題的解決,。
2 A7 c) Z0 y) S+ d+ k S一個工程師應有技術專長,,但更重要的是一個工程師要想具備一技之長,應該有一些基本能力,。分析能力就是其一,。這么樣養(yǎng)成面對問題先分析的習慣?有這樣一件事:中心規(guī)劃了要開發(fā)一個加密軟件,,作為主板的附件。我記起幾年前看過的《王選文集》其中的“軟件規(guī)劃”,,內(nèi)容是我迄今為止最有實際指導價值的,。我就請我們的一位同事去買,也特別對他說,,重點是要看其中的“軟件規(guī)劃”,。他是復旦的應屆畢業(yè)生,跑了一趟上海書城和科技書店,,就說買不到,,就說沒有辦法。我當時說給你3天時間,,買到后再來上班,,3天都買不到,就不用來公司了,,他委屈的要哭,。結果在同事的鼓勵下,還是又去想辦法了,。結果第2天就買到了,。我相信這件事對他刺激是很大的。這里面就存在著對一個任務“分析”的問題,。(當然還包含著做事的觀念)3 |0 R1 I: H# l( @- U
* 為什么要買這本書,?
7 K7 g6 j" s3 F$ F8 R* 有幾種方法可買到此書?(應該有10 種以上方法,,你能想到幾種呢,?)6 j) ^4 y2 G. O; A1 N/ U7 {. d+ v
* 各種方法需要的時間為多少?$ P# S2 u# Y4 Y
* 各種方法錢的花費為多少,?
6 } A# b" ^8 |% i3 u* 對各種方法,,先用哪種,后用哪種,?
6 _$ N, s( [5 t- q3 E& J- e; B- T8 Z* 哪種方法綜合效果最好,?, p2 r; x0 Y5 T, t
* 當買不到書時,,有何變通方法?) ?; @: o1 x3 ]/ B9 s9 x7 p
這是一件工作中的小事,,但良好的習慣靠平時養(yǎng)成,。做任何事,當你能夠理性地去進行分析,,往往就成功了一半,,相反,則埋下了失敗的因子,。有時,,即使是成功了,也是一種運氣而已,。再舉例,。
! @9 [6 ^. F5 Q% T8 m) j! L在量產(chǎn)的產(chǎn)品中,我們多次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對于主板上的某一個chip,,有些生產(chǎn)日期的產(chǎn)品在主板做高負荷的測試時,,會有批量不良,分析發(fā)現(xiàn)是因為這顆 chip在不同生產(chǎn)日期,,因其制程的微小差別和電子元器件本身的“溫飄”,,造成主板上某個輸入或輸出的信號偏差超出容許范圍。對這類情況,,有人認為這在設計階段不可能被發(fā)現(xiàn)的,,所以要在產(chǎn)品生產(chǎn)后做比較多的做高負荷測試以后,才會抓出這些問題,。應該是這樣嗎,?硬件工程師在設計時,是不是應該考慮到chip 參數(shù)的上/下限的極端狀況呢,?在承認書中是不是應該明確chip 參數(shù)允差范圍,?研發(fā)部門.做測試時,是不是應該做各種在承認書允差范圍內(nèi)的測試,?這樣都做到了,,設計余量足夠,問題就會少發(fā)生,,只會發(fā)生超出承認書允差的不良,,而這種不良是應由Chip 供貨商/制造商來承擔的,這可以在簽訂商務合同時來約束,。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有這樣的結論:設計者應充分考慮Chip 參數(shù)偏差的“上/下限”的線路情況,設計端的測試部分應能作參數(shù)拉偏極限試驗,。量產(chǎn)時是不應做這樣的測試的,,否則問題暴露在制造端,,花費的成本就太高了。
% X2 J: T0 N% ?1 ^. f類似這樣的事例,,我們都把它做成了案例,,不僅現(xiàn)在用,也作為今后培訓新人的教材,,因為這些事情絕不是發(fā)生在1~2個人身上,。& G4 p7 t% E9 `! }5 K
不論對于哪一類專業(yè)的工程師,分析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多角度的思維,,特別要有邏輯的去分析:要細致地觀察現(xiàn)象,按事物發(fā)展的客觀實際,,立論有據(jù),,推論合理,不能跳過問題去下結論,。要循序漸進,由表及里,,不是淺嘗輒止,。如1 塊VGA 卡測試時發(fā)現(xiàn)花屏,換了memory 就好了,,問題就這樣結束了嗎,?遠遠的沒有,要清晰地描述發(fā)生問題的現(xiàn)象:如所用配置,,操作的動作,,屏幕顯示;再去分析真因是原材,,設計還是制程帶來的問題,? 針對原因要有對策,現(xiàn)在怎么辦,?今后怎樣預防,,怎樣根除?
, |: p h' @+ Z. ^' D: I有沒有分析能力是判斷一個低階技術人員和中階技術人員的分水嶺,。分析能力的強和弱是中高級人才的判斷標準之一,。" e" _0 K! A0 i5 y+ O* k P1 x1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成人IQ(智商)是基本不能提升的,,而EQ(情商:綜合的分析/應變能力)是可以鍛煉培養(yǎng)的,。我們在傳授技術的同時更注重傳授方法。把追求“Know-how”變成一種習慣,。這也是很多新手飛快進步的原因,。" ?, `# r: d& B4 e) V; Z- `9 W
除了基礎知識的補充,,基本技能的培訓,我們還盡量的爭取讓新手早日介入項目設計,,這正如在球場上運動員在運動中才能進球,。在設計中碰到問題并解決問題,那種印象要比聽別人講深得多,。3 Z3 [4 J1 o8 ~4 g, @1 Y
我后來還兼管了工廠的工程部,,用這套辦法穩(wěn)定了技術隊伍并由此吸引了很多周邊同行廠的工程師來加盟。那些在別的公司互相提防,,技術封閉的環(huán)境下工作的同事,,到了我們這種開放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了很大的學習和工作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