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則廣告,,一個日本人要出售一套相當于中國國內(nèi)75平米的公寓,價格為5萬日元,,按照時下匯率,,折合人民幣只要3000元左右。在中國,,連十八線縣城,,3000塊你都買不到一套75平米的公寓,。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套公寓地處新瀉縣的滑雪觀光勝地,,是由西武集團開發(fā)的休閑式公館,,東南朝向,12樓,,建造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中后期,。而西武集團曾打造日本著名的王子酒店,可謂是大品牌開發(fā)商,。
不僅如此,,由于地處滑雪勝地,這套公寓,,當時售價是7500萬日元(約450萬人民幣),,不到一個月就告售罄。
短短20多年過去,,一套7500萬日元的房子貶值到至5萬日元,,降價幅度高達99.9%,算上資金成本,,這套公寓倒賠了更多錢,。
日本樓市,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
上個世紀80年代,,正是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所說的“日本第一”的時代。隨著戰(zhàn)后經(jīng)濟的高度成長,,日本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另世人刮目的成績,,很多成功的范例成為世界各國的學習對象。
在日本房地產(chǎn)市場,,自1983年起,,東京土地價格開始以異常的速度飛漲。隨后,,這種暴漲的趨勢也逐漸擴大到東京以外地區(qū),。這一時期,支撐日本地價高漲的,,是來自各方的期待,。所有人都相信“隨著日本經(jīng)濟的騰飛,東京將毫無疑問地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世界各地的企業(yè)都迅速向東京市中心聚集,,都希望能在此擁有一席之地。正是在這種期待之下,,人們開始搶購土地,。
由于土地價格暴漲,,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首先,,是土地的倒買倒賣,。買到一塊土地,轉(zhuǎn)手再將其賣掉,,從中牟取暴利,。由于地價的不斷上漲,這些倒賣商可以用手頭的土地做抵押,,輕松地從銀行獲得貸款,,他們幾乎分文不出就可以進行土地倒買倒賣。為暴利所吸引,,日本很多公司紛紛投身于這個行業(yè),。這個時代的經(jīng)驗是:只要是地產(chǎn),閉著眼睛買都會發(fā)財。
地價飆升還出現(xiàn)了一些特別的詞匯,比如“鉛筆樓”這樣的詞,,這是指極為狹窄的土地上,,建造5層高左右、像鉛筆一樣細長的大樓,。這些新詞也已經(jīng)成為大街小巷,,為人熟知的流行詞匯。
根據(jù)1987年1月政府公布的土地標準價格,,東京附近的土地價格比前一年上漲23.8%,。到了1988年1月,土地價格上漲率高達65.3%,。
不止東京,,當時的日本企業(yè)也將地產(chǎn)購買沖動帶到了美國。1986年,,日本第一不動產(chǎn)公司以創(chuàng)紀錄的價格買下紐約的蒂芙尼大廈,,1987年三菱地所買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14棟大樓。在這樣的背景下,,1988年,,日本國土廳公布的《國土利用白皮書》居然指出,“以東京附近為中心的土地價格上漲是由實際需求所引起的,�,!币簿褪钦f,國土廳認為,,當時土地價格的上升并非投機導致,,而是土地需求大于供給引起的,并非異�,,F(xiàn)象,。
受這份《國土利用白皮書》的影響,日本土地泡沫化現(xiàn)象進一步膨脹,。除了城市中心地區(qū)的商業(yè)用地,,大城市周圍住宅用地的價格也顯著上升,。1990年,,東京周邊的公寓價格已經(jīng)超出人們平均年薪的10倍,市中心更是高達將近20倍,。在首都區(qū)域,,不要說獨棟住宅,就是公寓價格也漲到了平民百姓難以承受的水平,。
到1989年底,,日本土地資產(chǎn)總額約為2000萬億日元,是當時美國土地資產(chǎn)總額的4倍之多,。當時日本人甚至喊出“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只用皇居的土地就可以買下整個加拿大”這樣的豪言壯語。
1987年美國股市“黑色星期一”引發(fā)日本股市大跌,,但日本的房價依然強勢走高,。1990年的日本股市全線下跌,但很多人懷疑是這無非只是在重復1987年的故事,,正是在這種情緒的支撐下,,到1991年夏天,東京的房地產(chǎn)價格依然還在不斷攀升,。
但非常不幸的是,,奇跡再沒有出現(xiàn),1991年下半年日本房地產(chǎn)價格開始毫無征兆的暴跌,,一夜之間,,隨著房價一起跳樓的除了從中牟利的炒房客之外,還有那些投機的倒買倒賣商,。10年之后,,日本各大城市的平均地價都回落至1980年代初的水平,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從文化的淵源上來看,,日本其實和中國一樣,都屬于東亞儒家文化圈,,中國人有“安居才能樂業(yè)”的情結(jié),,日本人以前也一樣有,。日本武士的誕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伴隨著土地私有而出現(xiàn)的,。自近代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土地基本一直都是世代承襲。但是,,這種情況在戰(zhàn)后,,隨著經(jīng)濟高度成長,日本社會開始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特別是人們對土地,,對安居的看法也逐漸開始改變。
在日華人學者姜建強認為:日本人歷來有“土地神話”的情結(jié),。為了擁有土地,,不惜“一所懸命”。在日本歷史上,,貴族與寺社關系者以外的人,,第一次擁有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土地,是在鐮倉時代的初期,。小領主一旦擁有土地,,是怎么也不愿輕易放手的,世代繼承是其必然,。但將“一所懸命”用語變成“一生懸命”,則表明日本人對土地意識的單薄,,表明土地神話在現(xiàn)代的終結(jié),。或許是斷舍離對物的一種本能性的厭棄,,或許是一切有形之物必將歸無的無常哲學,,或許是中產(chǎn)成功的標志發(fā)生了不可逆轉(zhuǎn)的變化,日本人終于率先走出了這一步:不想擁有一切,,但一切為我所用,。
事實上,從日本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來看,,無論是“無常哲學”,、“對物的本能厭棄”抑或是“中產(chǎn)標志的變化”,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這種“一切為我所用”的實用主義由來已久,,只不過是從根深蒂固的土地依附情結(jié)中解放出來的時間可能相較其它要晚很多。
日本土地價格經(jīng)歷了這輪如同過山車般的起伏,,日本社會反倒逐漸產(chǎn)生了一種波瀾不驚的心態(tài),。加上,,日本史無前例的人口減少及急速的老齡化,整個社會開始走向了“低欲望”,。日本人開始追求一種簡素的生活,,開始回歸對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日本人的自我意識也開始覺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
由于人口的持續(xù)減少及人口構成極端的高齡化,。日本開始出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隨著年輕勞動力向大城市集中,,高齡老人不得不孤守家鄉(xiāng),而待其離世后家鄉(xiāng)的住宅就變成空房,。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在日本,,父母去世后,如果要繼承其遺產(chǎn)的話,,需要繳納相應的遺產(chǎn)稅,,為了不繳納遺產(chǎn)稅而不繼承父母遺產(chǎn)的人也有很多,這可能是日本空房增加的一個原因,。
日本總務省2015年2月26日發(fā)布的2013年度“住宅•土地統(tǒng)計調(diào)查”,。從這個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來看,日本住宅總數(shù)為6063萬戶,,但空房數(shù)卻為有史以來最高的820萬戶,,比率為13.5%,平均每7戶人家有一戶是空房,。而據(jù)日本著名的野村總研的預測,,到2018年,日本的空房數(shù)量將會超1000萬戶,。
從下圖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可以看出,,這個空置率從1993年的448萬戶,到2013年的820萬戶,,20年間增加了1.8倍,。
E984096E-F436-4941-A5C3-A97D346B8465.jpeg (96.92 KB, 下載次數(shù): 105)
下載附件
2018-7-13 15:23 上傳
一方面是空房在持續(xù)增加,導致日本人對房產(chǎn)價格沒有任何信心,;另一方面是年輕的日本人并不想在一個地方住得太久,,他們向往可以隨時移動的自由空間。比起買房要承擔的房貸資金風險,,日本人更愿意沒有風險的租房生活,。
而事實上,除了要住在城市中心地帶的上班族需要使用按揭買房的方式,絕大多數(shù)日本人幾乎已經(jīng)放棄了買房的生活方式,。在城市的非中心地帶,、郊區(qū),一幢連地帶房的新房并不貴,,要是買二手房幾乎甚至可以白拿,。在一些房產(chǎn)網(wǎng)站,幾乎都可以找到近乎白拿的房子,。
日本傳統(tǒng)的住房基本上都是木造結(jié)構的一戶建,,戰(zhàn)后五六十年代開始出現(xiàn)鐵骨水泥造或鐵骨鐵筋水泥造的三層以上的住宅被稱之為“マンション(公寓)。而按照日本人的住宅觀念,,新建住宅入住之后的第二天,,房價就跌20%,傳統(tǒng)的木造的一戶建,,20年后資產(chǎn)價值就變零,。即便再怎樣的裝修,資產(chǎn)價值也是歸零,。這種住宅觀念,,可能也是日本的年輕人輕易不買房的另一大原因。
3D391386-6E06-44C7-A0A3-8902D223A09A.jpeg (162.88 KB, 下載次數(shù): 116)
下載附件
2018-7-13 15:23 上傳
在日本,,住房和所享有的教育,、醫(yī)療等社會資源完全獨立。住房只是單純的住房,,不綁定任何其它的社會資源,。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都享有同樣的醫(yī)療,、保險,,享有均等的教育資源。
從整體看,,現(xiàn)在日本人的土地需求已經(jīng)變得很低。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流行租住公寓,。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公寓租金相對比較便宜,,約占月收入的1/8(比如,一個月工資8000元的話,,租房的話只需要1000左右),,而日本又是個均質(zhì)性社會,工資基本都集中在平均線左右,,國家采用累進稅制,,年收入愈高則稅率愈高,所以在住房的負擔上,日本人之間幾乎都相差不多,。而且如果是租房居住的話,,也不用繳納房產(chǎn)稅。
再者,,日本不動產(chǎn)機構提供的租住公寓(注:日本無論是新房,、二手房、租住的公寓,,全部都是裝修完畢,,可直接入住的),不僅房間環(huán)境干凈整潔舒適,,而且有很多還提供管家服務,,有食堂餐廳,有健身房圖書館等娛樂和社交場所,。在一個物質(zhì)生活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人類對生理及安全的需求幾乎都可以輕易滿足。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對安全的需要,,包括了人身、健康,、資源所有,、財產(chǎn)所有、道德保障,、工作職位,、家庭安全等要素。而這些要素,,通過租房都可以毫無疑問地全部實現(xiàn),。
180A391E-FA5B-4EA1-B196-AA03E9CF70B2.jpeg (109.4 KB, 下載次數(shù): 117)
下載附件
2018-7-13 15:23 上傳
初到日本的中國人,在日本租房時可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房間的基本設施,,如家電、家具,,甚至是汽車等,,考慮的首先不是購買,而是免費的贈送,。一方面是這類大件的處理費用較高,,另一方面是只要愿意,到處都可以輕松地得到,,于是這些物質(zhì)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占有的意義,,只剩下了使用的屬性。
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則廣告,由于整體經(jīng)濟發(fā)展的停滯,,人口的減少,,滑雪勝地由從前的熱鬧繁榮變成如今的冷冷清清。周邊的公寓自然再也不會有大批滑雪者租借了,。但作為房產(chǎn)的固定資產(chǎn)稅,、管理費、修繕費等還是要照付不誤,,每個月的水,、電、煤氣費用也要照付不誤(日本水電煤有基本料金,,即便不使用也要付),。如何擺脫這個無底洞的支出?出售現(xiàn)房可能是唯一最好的選擇,。
但如今從前的繁榮已經(jīng)不再,,加上冰天雪地的地區(qū),又有多少人會接手呢,?于是,,只有不斷地降價,甚至是白送,。即便如此,,愿意接盤的人恐怕也無多。因為這樣的現(xiàn)象在如今的日本,,已經(jīng)完全不是個例,,恐怕只要是日本人都知道這絕對是個燙手的山芋。
于是,,大部分的日本住房已經(jīng)完全回歸到了其居住的屬性,,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方式無非是是租住抑或購買,兩相比較,,租住顯然要更輕松的多,,那么,何苦要給自己增加負擔呢,?如今,,住房對于大多數(shù)的日本人來說已經(jīng)完全不是問題,房地產(chǎn)在日本已是一個艱難的行業(yè),。
反觀國內(nèi),,一邊是超越日本的少子老齡化,,一邊是火爆的房產(chǎn)市場,,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轉(zhuǎ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