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麻子 于 2018-9-5 13:20 編輯
今天的世界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但科技的發(fā)展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新月異,。今天給各位社友分享《人類簡史》與《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對未來的7大預測,,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智人這種曾經(jīng)憑借強大虛構能力統(tǒng)治了地球的生物,,今天卻面臨窘境——一方面技術賦予人類重新設計生命的能力,,升級為新物種指日可待,而另一方面,,自由主義的故事已失去解釋力,,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甚囂塵上,全球正陷入分裂和虛無主義的情緒。如此看來,,未來世界會是一番怎樣的圖景,?
戰(zhàn)爭變得非常“不劃算”
當今世界雖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沖突,但我們現(xiàn)在卻處于歷史上最和平的年代,。不要只看到中東地區(qū)(我所生活的地區(qū))戰(zhàn)火不斷,,其實絕大多數(shù)國家還是和平的,而且靠戰(zhàn)爭發(fā)財也并不劃算,。
在遠古時期的農業(yè)社會,,人類因暴力致死的概率約為15%,而今天,,世界范圍內這個概率也只有1.5%,。事實上,現(xiàn)在自殺的死亡率反而遠高于人類暴力,。也就是說,,一個人自殺的概率要遠大于他被敵軍、恐怖分子或者罪犯殺害的概率,。同樣,,肥胖等病癥的致死率也高于暴力,所以糖分可能比槍炮更危險,。
為什么我們這個年代變得更和平了呢,?
首先,因為核武器的存在,,超級大國之間的戰(zhàn)爭就如同一場集體性自殺,。所以他們要想完全顛覆國際秩序,最好使用非武力的方式,。
第二,經(jīng)濟變革使得知識成為主要財富,。以前,,財富主要是稻田、金礦,、奴隸,、牛群等這樣的有形資產,而它們又非常容易引發(fā)戰(zhàn)爭,,因為打仗是獲取這種財富的最佳捷徑,。
而如今,你卻很難靠戰(zhàn)爭來獲取知識型財富,。比如,,就算你入侵硅谷,也無法橫掃這里的財富,因為硅谷沒有硅礦,,這里的財富源于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們腦中的知識,。
所以,戰(zhàn)爭只會在類似中東這樣的地區(qū)發(fā)生,,因為這里的財富仍舊是物質型財富(以油田為主),,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知識型財富。
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20年中,,強調和平崛起的中國經(jīng)濟能飛速發(fā)展,,而一些經(jīng)常戰(zhàn)爭的國家,即便打了勝仗,,經(jīng)濟也基本停滯,。
引爆戰(zhàn)爭的可能是新興科技
盡管發(fā)動戰(zhàn)爭對于一個現(xiàn)代國家來說可能并不“劃算”,但誰也不能保證和平年代會一直存在,。
真刀真槍的火拼可能離我們越來越遠,,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算法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出現(xiàn),很多國家可能受這些科技的“蠱惑”而發(fā)動戰(zhàn)爭,,從而實現(xiàn)他們的政治野心和經(jīng)濟目標,。這些新興科技很可能加劇全球緊張局勢,打破大國間的核平衡,,從而引發(fā)大范圍的戰(zhàn)爭,。
自20世紀50年代起,超級大國都盡量避免戰(zhàn)爭,,因為他們知道戰(zhàn)爭意味著你死我亡,,但隨著一批批新型攻擊和防衛(wèi)武器的研發(fā),一個用科技武裝自己的大國可以較為輕松地完勝敵方,,而且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和制裁,。
相反,一個正在衰落的大國可能會擔心他們傳統(tǒng)的核武器就要過時,,最好還是趁核武器余威尚存的時候趕緊用掉,。
傳統(tǒng)意義上,核對峙如同一個非常理性的象棋比賽,,但是現(xiàn)代科技讓比賽變得變幻莫測,。當棋手可以用網(wǎng)絡襲擊來奪取對手棋子控制權的時候,當匿名第三方棋手可以任意移動棋子而不被他人所知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呢,?
近十年來戰(zhàn)爭的減少并不是因為任何奇跡或者神仙顯靈,這是人類明智的選擇,,如果人類又開始做不明智的決定,,戰(zhàn)爭還會回來的,,這會危及到全人類。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低估人類的愚蠢程度,,畢竟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有時候,,人們花多年維系的和平,,可能被一個愚人發(fā)動的戰(zhàn)爭在頃刻間毀于一旦。
人工智能導致一些人永久性失業(yè)
沒有人知道2050年的就業(yè)市場將是怎樣的,,但是一定會和今天的迥然不同,。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引起幾乎每一種職業(yè)的變革。制衣,、開車,、疾病檢測、售賣保險和教化學課等職業(yè)可能在2050年消失,。
機器將人類趕出就業(yè)市場的言論早已不新鮮,,而且歷史也證明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但是,,人工智能和我們剛才提到的機器則完全不同,。以前,機器能夠和人類PK的只有體力,,而如今它們開始在認知能力方面同人類競爭,。當機器人在除體力和腦力之外的第三種技能方面與人類競爭,我們是否還有優(yōu)勢呢,?
隨著舊工種的消失,,新工種也會出現(xiàn)。但是,,我們也不要高興太早,。
首先,新工作可能數(shù)量有限,,不能解決大部分的吃飯問題,;
其次,大部分新工作對人的技能和創(chuàng)造性都要求很高,,一般人想做也做不了。
過去自動化引發(fā)就業(yè)市場變革的時候,,人們總是可以從一項低技能工作跳到另一項低技能工作,。
比如,1920年一個農民因為農業(yè)機械化而失業(yè)后,,馬上可以在拖拉機制造廠找到新工作,;1980年一個失業(yè)工人可以在超市勝任收銀員的工作,。這些人換工作都很容易,因為農民-工人-收銀員的職業(yè)轉化,,本質都是從一個低技能工種到另一個低技能工種之間的轉換,。
但是到2040年,如果一個收銀員或者卡車司機被人工智能技術取代,,那么他們幾乎不可能一下就從事類似瑜伽教練或者軟件工程師等這樣的工作,。因為他們沒有掌握這些工作的必備技能。
算法加劇全球不平等現(xiàn)象
那么,,職業(yè)培訓和充電是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假設你現(xiàn)在是一名40歲的卡車司機,到2040年你會被自駕功能的卡車所取代,。于是你花2年時間去學習瑜伽,,終于把自己訓練成一名瑜伽教練。但是10年后,,瑜伽教練也變得更多余,,因為安裝了生物識別傳感器的電腦比人類還會教瑜伽。于是你還得對自己再培訓,,這次你希望成為一名虛擬文字設計師,。然而這個職業(yè)也將在10-20年后被淘汰。
所以,,政府需要為處于轉型困難期的人們提供幫助,,比如提供豐厚的失業(yè)補助金和支付就業(yè)再培訓的費用。這就如同20世紀,,政府為年輕人建立龐大的教育體系,,而在21世紀,政府則需要建立完備的成人再教育體系,。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因為其中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心理上的,。
即使40歲的你有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來進行職業(yè)培訓,,那你心理上能承受嗎?換工作總是讓人壓力山大,,對于不惑之年的你來說可能更加難以承受,,卡車司機和瑜伽教練的性格往往迥然不同,更不必說你要學習的不只是幾個動作那么簡單,。
即使成功轉行,,你能保證50歲還可以成功嗎?那60歲呢,?鑒于人類預期壽命的提升,,以后我們的退休年齡可能延后至70,、80乃至90歲。
所以,,即使新工種不斷出現(xiàn),,到2050年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一個龐大的新階層——無用階層的出現(xiàn),這是十多億失業(yè)并且無力再就業(yè)的人群,,而我們還沒有應對這一局面的經(jīng)濟模型,。
另外,隨著算法把人類擠出就業(yè)市場,,財富和政治權力將會集中在極少數(shù)掌握全能算法的精英手中,,以至于產生史無前例的不平等。
今天在一些歐美國家,,上百萬的出租車,、公交和卡車司機們可以對經(jīng)濟和政治施加強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都占領著一小塊交通市場的份額,,如果政府讓他們不滿意,,他們就可以聯(lián)合起來罷工。但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經(jīng)濟和政治影響力可能被幾個億萬富翁所壟斷,,因為他們擁有可以操縱算法來驅動汽車的集團。
學校教的知識基本沒用了
為什么教育有必要進行討論呢,?
因為我們完全不能預知下一代會在什么樣的世界生存,,這是前所未有的。一千年前(1018年)的人類雖然對未來也是一知半解,,但他們可以預知未來人類社會的基本特點,。
如果你生活在1018年的中國,可能無法預測到宋朝可能滅亡,,契丹人可能南下入侵中原,,瘟疫和地震有可能使上百萬人致死。但是,,你深信不疑的是到1050年大部分人仍舊以務農為生,,統(tǒng)治者還需要依賴民眾去充軍和交稅,男性仍舊統(tǒng)治女性,,人類壽命也就40歲左右,,人體也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
所以在1018年,,窮人家的父母會教他們的子女如何種地和紡織,,富人家長會讓他們的兒子學習《論語》,寫毛筆字和騎馬打獵,,教育女兒們三從四德......顯然,,這些技能在1050年他們的孩子一定用得上。
相比之下,,今天我們完全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我們不清楚人們將靠什么謀生,軍事,、官僚體系將如何運作以及兩性關系將會怎樣,人體是否會由于生物工程而發(fā)生巨大變化,。
綜上,現(xiàn)在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很可能在2050年用不上,,而學校教育又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現(xiàn)在學校過于注重給學生們灌輸信息,,然而21世紀的人類已經(jīng)信息過剩,孩子們不需要更多信息,,而需要理解信息、衡量信息,,以及將碎片化信息組合成一幅有意義的世界圖景,。
此外,學校還過度集中于教授學生們一套套預定技能,。因為我們實在不知道2050年就業(yè)市場乃至世界將會是怎樣,,我們也不知道孩子們長大究竟需要哪些技能,比如,你花大功夫教孩子學習軟件編程,,然后到2050年卻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編程的軟件比人類厲害得多,那時候社會已不再需要人類編程師,。
人類到死都不能“穩(wěn)定下來”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教孩子什么呢?
我的建議是要注重情商和心理復原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意義上,,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中,,人們建立了自己的既定身份,,并學習專業(yè)技能;
在第二階段中,,人們依靠他們的身份和技能來謀生,,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到2050年,,這樣的傳統(tǒng)模式會變成過去式,。如果人類不具備終身學習和不斷對自己再造的能力,一定會被社會淘汰出局,。而這樣的變化往往讓人壓力山大,,尤其是人到一定年齡之后,,會很厭煩變動。
當你16歲,,整個人生都是未知數(shù),,因為你的身體還在發(fā)育,思維隨時可變,,社會關系還沒有固定……無論你喜歡與否,,你的一切尚未定性。
當你40歲,,你討厭任何變化,,迫切希望要穩(wěn)定。但在21世紀,,你可能享受不了這種奢侈,。如果你希望繼續(xù)維護所謂的固定身份、工作和世界觀,,你一定會被世界拋棄,。
所以,人類需要超高的心理復原力和情感平衡力來沖破這場永不停歇的暴風驟雨,。
為了應對變化和不斷重塑自己,,你必須放棄一些已知的東西,在未知的領域冒險,。你需要冒著失敗的風險放棄你所擅長的,,甚至改變你的身份。為了不斷適應變化,,人們需要習慣面對未知的領域,。而且面對無序和失敗的局面,也不會產生心理落差,。
然而,,現(xiàn)在大部分學校教孩子們的都是正好相反的,讓他們害怕未知,、無序和失敗,。因為考試的正確答案往往只有一個,于是孩子們只專注于尋找這唯一的正解,。我大學的學生們就是這樣,。當我嘗試將世界無序的一面展示給他們時,有人總是問我“那正確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我們答題的時候應該寫什么,?”
為了跟得上21世紀的步伐,學校不要再要求孩子們找到“唯一正解”了,而應該告訴孩子們放棄已知,,直面未知,。他們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內心來擁抱未來出現(xiàn)的各種變化,而不是做無謂掙扎,。
過去教育為你構筑的身份如同基深墻厚的石屋,,而現(xiàn)在我們需要如同帳篷一般的身份,你可以輕松地折疊和移動,。
人類不一定會更幸福
隨著老問題被攻破,新問題也會出現(xiàn),。
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身患老年癡呆癥,,就是因為他們的壽命越來越高。中世紀大部分人都英年早逝,,所以這些老年病也罕見,。相似地,中世紀食物也非常匱乏,,所以饑餓是人類面臨的第一大問題,。但今天人類生產的食物多到連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肥胖問題都遠大于饑饉。
我們可能也要面臨新的健康問題,,尤其是精神問題,。由于生物技術賦予人類重新設計大腦和思想的能力,我們也許會因為無知而誤用這種能力,。
自然災害方面,,過去,人類可以操縱世界上除人類以外的動物,、河流,、森林等。但是因為我們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復雜性認識不夠,,我們常常濫用這些能力,,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現(xiàn)在更面臨生態(tài)崩塌的問題,。
在21世紀,,我們將學習如何操控包括我們在內的整個世界。我們將學習如何控制我們的大腦和思維,。但是,,因為我們不理解我們內部精神系統(tǒng)的復雜性,還是不可避免地誤用我們的能力,。我們的心理系統(tǒng)可能會失衡,,我們也會面臨精神系統(tǒng)崩潰的慘劇。
我們以后將掌握無窮的力量,但絕對不能保證我們以后會更幸�,!,,F(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比以前厲害多了,我們的生活也的確比過去要更舒適,,但是我們是否比祖先更快樂仍舊難以確定,,將能量轉化為幸福并非容易之事。
有一種觀點認為幸福更取決于我們自身的期望,,而不是客觀條件,。但是,期望往往主動適應客觀條件,。當環(huán)境變好,,欲望也會膨脹,所以就連巨大的條件改善也可能讓我們像以前一樣大失所望,。
在更基本的層面上,,人類對于快樂的基本反應不是滿足,而是對于更多快樂的渴望,。所以,,無論我們取得怎樣的成就,都可能會讓我們變得更貪得無厭,,而不是安于喜樂,。
這就是為什么人類在成 功征服世界和獲得巨大能量后,卻沒有成功地將其轉化為幸福,。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基本的心理模式,,雖然在21世紀我們所擁有的能量可以讓我們變得所向披靡,但我們終究還是郁郁寡歡,。(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