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找的,,可以參考一下
一般機械類產品按結構構成先分為幾個大的組成部分,,這些組成部分稱為系統(tǒng),各系統(tǒng)又可細分為各個小部件或零件,,這些小部件最終又劃分為若干零部件,,下面就除標準件之外的零部件的命名方式進行分類:
1.使用零部件的基本名稱進行命名。這樣的零部件往往能在一般的技術資料中查到,,如機械設計手冊,,借助工具書能方便地查到所要的零部件名稱�,;久Q是構成大多數(shù)零部件名稱的基礎部分,,一般情況下,它們只有和其它詞構成一個新詞組才能反映零部件的特征,,當然在不致引起混亂的前提下,,也可以單獨使用。例如板,、桿,、套、塊,、網,、管、輪,、軸,、箱、殼,、架,、盤,、框、罩等,,其中桿,、套、塊,、網,、管是按照零部件形狀進行命名的,輪,、軸則是按照功能來進行命名的,,而箱、殼,、架,、盤、框,、罩則是以抽象的形態(tài)進行命名的。
2.以復合的方式對零部件進行命名,。為了區(qū)分相類似的零部件,,在基本零件名稱的基礎上,強調零部件的某一特征,,將描述零部件特征的詞與基本零部件名稱相結合構成復合零部件名稱,。這是最為常用的一種命名方法,由于描述零部件特征的詞有很多,,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功能類復合零部件名稱,。由于零部件在機械產品中都有一定的功能,例如支撐,、夾緊,、導向、容納,、傳動,、連接、密封,、防松等,,這些功能是決定零部件主要結構及特征的依據(jù),如墊圈,、頂針,、夾板、支撐柱,、導柱,、定位環(huán),、防塵罩、進油管,、透氣孔等等,。
2)形狀類復合零部件名稱。這類名稱以零部件的總體形狀為主來進行命名,,反映零部件形狀的詞有寬窄,、粗細、長短,、厚薄,、凹凸、直彎,、圓方等,,這些形狀是決定零部件主要結構及特征的依據(jù),如斜頂,、凸輪,、曲柄、葉輪,、螺旋槳,、大頭螺絲、圓管,、彎板,、碟形螺母等等。
3)材料類復合零部件名稱,。這類零部件的特征往往不在于形狀和構造,,而體現(xiàn)在其制作材料上,機械零部件常用的材料有鐵,、鋼,、鋁、銅,、橡膠,、塑料、玻璃等,,以這種方式命名的零部件有鐵板,、橡膠套、銅墊,、絕緣板等等,。
4)位置及方向類復合零部件名稱。有時,,零部件的特征往往體顯在其安裝位置或方向上,,在這種情況下,,可采用此類命名方式,描述位置或方向的詞有:上中下,、左右,、內外、頂?shù)�,、橫豎,、側邊,、前后等,,以這種方式命名的零部件有上夾板,、中心環(huán)、外殼,、前梁,、中軸、后擋泥板等等,。
5)直述類復合零部件名稱,。這類名稱按照零部件包含的特定含意或依托某一零部件而存在,從命名方式上可直接看出其屬于哪一部分,,例如:空調接口,、支腳盤、油箱蓋,、螺絲滑頭、曲軸箱,、鹽水密封圈等等,。
6)比擬類復合零部件名稱。按照零部件外形酷似的形狀來進行命名,,這樣的零部件名稱有三通接頭,、棘爪、叉架,、魚眼墊圈等等,。
7)方法類復合零部件名稱。按照零部件的制造方法來描述其名稱,,常用的零部件制造方法有:焊接,、鑄造、鍛造,、壓力成形等,,相應的零部件名稱有鑄造搖臂、焊接副車架等等,。
當遇到需要命名的情形時,,可以結合上述原則,,對相應的零部件特征進行分析,以判斷其更加貼近于上述命名方式中的哪一種,,然后從中選出最佳的方式作為規(guī)定使用的名稱,。
若遵循以上原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命名難,、命名混亂的問題,。當然,在實際過程中,,具體的命名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幾種方式,,設計人員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例如可以將上述兩種或多種方式相結合來命名零部件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