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8 Q6 t$ P. z8 }" |7 N+ {1 K* J. [5 Y& B" m+ V7 O2 G
2 J* M$ A% f7 ~ solidworks里,,為什么要用折彎系數(shù),,而不用扣除,?什么情況下用K因子,?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和實踐總結出下列參數(shù)及方法: 很多社友在展開的時候還在用R1,、R2等實際R開來展開,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是由于軟件的某些方面展開的時候有一定缺陷,,還有不同的R值對于展開系數(shù)控制也不統(tǒng)一,會造成展開數(shù)值的誤差較大,。 在展開時多用R0和R0.1系數(shù)可以很好的控制,。而且很多單位所說的系數(shù)都是solidworks的扣除,下面做了個總結的系數(shù)表,。以下表中的R實際上都是自然折彎R,,在solidworks里設定為R0.1,這個表格適用于任何角度,。
/ u+ J7 d& S1 t- R+ |# ]
那么有的人可能會問K因子在什么情況下適用,?我們是在R很大的情況下用或者是客戶指定的R情況下用,比如客戶非要用R5或R8等,,所以我也做了個表格,。 使用方法:R除以板厚在下表中找出相應的K因子。例如實際R=8板厚=2,,所以8÷2=4,,那么它的K因子值就是0.415,,在SW里R就填實際R,展開超準,。 那么,,什么是K因子呢? K因子是SolidWorks鈑金設計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基本概念,,要想學好鈑金,,必須先了解K因子。什么是K因子,?K因子是中性層到折彎內表面的距離同鈑金厚度的比值,。如下圖一所示,K=t/T ,。由K因子的定義可知K因子是一個大于0而小于1的常數(shù),。 既然K因子與中性層的位置有關,那么什么又是中性層,?在折彎變形區(qū),,靠近內表面的材料被壓縮,且越靠近內表面壓縮得越是利害,,同樣的,,靠近外表面的材 料被拉伸,且越靠近外表面拉伸得越是利害,。從內表面過渡到外表面,,從壓縮過渡到拉伸,假設材料是由一片一片的薄層疊加而成的(實際上多數(shù)金屬材料都是層狀 的)那么材料中間必存在有既不壓縮也不拉伸的那么一層,,這一層我們稱之為中性層,。一般情況下,中性層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因為它在金屬內部,,它的位置與材 質的固有屬性有關,也就是說K因子與材質相關,。由中性層的定義可知,,鈑金的展開尺寸就等于中性層的寬度,如上圖所示,,鈑金的展開尺寸=A段直線+B段直 線+C段圓�,。ㄖ行詫釉谧冃螀^(qū)的長度)。 在SolidWorks鈑金屬性管理器中,,折彎系數(shù)的選擇有四個選項:折彎系數(shù)表,、K因子、折彎系數(shù)以及折彎扣除,。 折彎系數(shù)表是將常用材料的厚度,、折彎半徑,、折彎角度、折彎系數(shù)或者折彎扣除數(shù)值制作成Excel表格,,保存在制定的位置,使用時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選擇,。 K因子,,就是輸入K因子的數(shù)值。 折彎系數(shù),,直接輸入一個數(shù)值來指定一個折彎的扣除量,。 折彎扣除,同折彎系數(shù)類似,,直接輸入一個數(shù)值來指定一個折彎的扣除量,。
% z. I0 K2 y4 I0 W+ @0 u3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