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工作時間不長,但是中間也接觸了一些企業(yè)與高校合作的例子。由于不方便透露具體內容,,就大致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如有偏頗,,還望指點一二,。
經歷的幾次高校與企業(yè)的合作,總覺得合作雙方就是一對吵架夫妻,,不是最后吵架離婚了,,就是貌合神離,過著同床異夢的日子,。很少有合作圓滿的,。朝外宣布合作怎么成功的,又有很多是因為家丑不可外揚,,當然,,也有一些是茍且成團伙的。鄙人在此大致講幾點,,因才疏學淺,,故不作綜合之論述,以免貽笑大方,。
從企業(yè)角度考慮,,花錢買產品是普遍的心態(tài)。我也是花了錢的�,;蛘哒f,,是能夠通過合作,幫高校搞到錢,。企業(yè)總認為,,我出了錢,你就要給我可以直接盈利的產品,。這點有點像山寨企業(yè)買圖紙的心理,,雖說說起來讓人心理上難以接受,但是很多情況確實如此,。比如,,某一企業(yè)開發(fā)一套水切割設備,自己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拿到圖紙,,甚至使用說明書都想要高校編好。殊不知,,高校的最大優(yōu)勢,,不是繪圖,也不是工藝編排,,更不是告訴你客戶怎么使用,。高校的特長是技術路線,基礎研究,。他可以告訴你應該如何選材,,流體有哪些特性,有無新的技術路線可以替代或者彌補,。如果不能好好用起來高校這個特點,,企業(yè)還不如到人才市場擺個攤子,3000塊錢招繪圖員,,半天就能招一卡車,,個個繪圖都比這些老師強。要明白其特點,,再找合作之要點,。
從高校來說,很多人是把研究的先進性,,有多少技術時比較牛的,,放在了首位。論文,、技術水平的超越,,這個是他們比較關心的,。對于企業(yè)的要求,很多老師也會極度的看不起,,認為企業(yè)就是土包子,。就像磨損問題,,連最基本的摩擦和磨損的概念都區(qū)分不了,。還在整天瞎胡鬧,沒有方向的去提高軸套的壽命,。更別提高速與低速的一些磨擦與潤滑的激勵了,。大家走的都不是一條路線,就像古人的文人相輕,,在正常的不過了,。
于是乎,問題來了,,既然高校與企業(yè)的合作有如此的沖突,,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合作呢?首先響應一下號召,,說一些正能量,。一些既有相當研發(fā)實力的企業(yè),與高校的合作還是可以成功的,。都知道對方是什么樣的特點,,就很容易上手了。那么,,問題又來了,,對于很多生死冤家,又是如何合作的呢,?我分析的,,有以下兩種,如果不對,,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首先,牌坊效應,。什么是牌坊效應,,就像過去,給那個寡婦立了個大牌坊,,村長出事了,,都不會去擅自懷疑她,更何況還有一些烈女名節(jié)之類的好處與贊揚,,省了很多額外費用,。說村長不如說單身漢吧,,后面村長還要當裁判。這單身漢和烈女,,都因為一塊牌坊,,品格憑空提高了很多。就像高校與企業(yè),,高校提高科技轉率,,企業(yè)重視研發(fā)。村長呢,,治下太平,,大功一件。一石三鳥的事,,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