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是保證企業(yè)進行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的物質基礎,,也是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的基礎,。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的維修模式和事后維修思想的影響,目前國內企業(yè)的設備管理中普遍存在七大認識誤區(qū),,嚴重阻礙了企業(yè)設備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現(xiàn)代化進程,。為了適應現(xiàn)代化設備管理模式的需要,設備管理人員必須走出誤區(qū),,建立新的認識體系,。
5 [4 }* l$ k4 [# c, F( e4 E
* l' r* @) {2 f1 A' S( J5 u$ Y 誤區(qū)之一:只要是設備都會出故障。
7 D+ g; O4 H: Y0 [4 C$ N 更正:以可靠性為中心維修思想顯示,,只要以可靠性數(shù)據(jù)分析為依據(jù),,采用先進的測試技術和診斷方法,就可以實現(xiàn)設備故障為零,。這種思想使維修工作有了較強的針對性,,使主客觀更加一致,增強了科學性,,減少了盲動性,。
1 j1 {$ J# \" k! Z1 c; r" I
3 X2 F$ q* p P9 h- O1 S 誤區(qū)之二:設備一定要定期大修。
8 i3 L: x* c- n) A7 `; D8 k 更正:近年的研究表明,,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設備的可靠性日益提高,,而設備的無形磨損日漸加速,。60%以上的設備故障率曲線只有初始故障期,卻無耗損故障期,。盲目大修會引入新的初始故障期,,增加設備故障率。由于設備不同部件的運動不同,、負載不同,、工作環(huán)境不同,因而磨蝕,、老化,、損壞不同,局部修理,,即小修,、項修、總成或組件維修更經(jīng)濟合理,。+ s$ j# }+ b3 A6 m/ |* o+ `3 n
' ]: o R' ]" e0 u# R
誤區(qū)之三:不出故障,,很難找到故障的原因。
+ F K. ?6 ?: W8 f' _ 更正:故障不會憑空出現(xiàn),,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塵土,、油污、應力,、微裂紋,、腐蝕、松動,、接觸不良,、老化等問題都是引發(fā)故障的原因。所以,,故障下面有大量隱含的問題需要我們去仔細觀察和發(fā)現(xiàn),,這也是全員維修的意義所在。只要強化基礎,,從細微之處做起,,如檢查、清潔,、保養(yǎng),、防腐、減振,、平衡等,,就能防患于未然,也是最經(jīng)濟的設備維修策略,。0 D1 O1 T1 I8 Y8 [) b
6 l' t ?3 t! j! j) Z) Y+ [ 誤區(qū)之四:備件管理很難解決好保證維修和壓縮備件庫存的矛盾,。
/ x* Y% Y; i7 B' Z 更正:只要把備件合理分類,關鍵備件作冗余儲存,,一般備件正常儲存,,不重要備件可短缺儲存,還有大量備件作零庫存,,可以既降低庫存成本,,又不會造成緊急短缺。如:按照“關鍵性”對設備,、部件,、零件都進行A、B,、C分類,,從AAA到CCC,按照關鍵性程度,,分輕重緩急分別作冗余庫存,、一般庫存,、可短缺庫存及只存信息不存零件的零庫存管理,。1 B) P ` {0 I3 e/ u3 f+ E& l
6 [- N/ b6 f6 T ~" I- e
誤區(qū)之五:讓操作工參與維修設備是不可能的,。
5 I* ~; G! E0 Q 更正:操作工天天接觸設備,最了解設備各種性能,;設備運行中的聲音,、溫度、動作,、氣味,、顏色等發(fā)生異常也是現(xiàn)場操作人員最先感知。因此,,操作工是否能正確操作,,對設備負不負責任,結果大不一樣,。隨著設備自動化程度提高,,操作會變得更簡單、輕松,,也使操作工對設備負更多責任成為可能,。
- Y. x2 Y. x$ D% d" f) E. n+ ~" U( a" Q
誤區(qū)之六:企業(yè)的設備管理組織結構是不能改變的。1 f1 |1 H+ T2 I& |+ m
更正:設備管理組織應該朝著扁平化,、專業(yè)搭接,、工序優(yōu)先、短路管理,、淡化分工,、模糊邊界管理的方向不斷努力。理由是:層次太多,,制造更多問題,,解決更少問題,管理周期變長,,效率變低,;生產(chǎn)現(xiàn)場如同戰(zhàn)場,以工序優(yōu)先為原則,,同級可以指揮同級,,使管理短路、反應快速,;實施淡化分工,、模糊邊界可以使推諉扯皮變成主動補臺;永遠堅持因需設崗,、以崗定人,。
9 }* }7 e5 @" w: q' l B# E4 t0 h/ b* i! J' S. B6 W
誤區(qū)之七:企業(yè)要有一支能夠應付所有設備問題的維修隊伍。* }9 o0 F& h; L
更正:先進設備和落后維修隊伍的矛盾永遠存在。社會化維修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企業(yè)要做的是在維修資源的整合,、維修管理上下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