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就是一片一片的運載盤,,運載盤相當于是一個中轉站,,盤子里放客料(工藝要處理的東西),被運輸?shù)焦に囄恢�,,做下一步處理�?/div>
運載盤又一片一片地,,從低到高放在盒子里面,一個盒子里放4,,5片運載盤,。
那盤子放在盒子里不會滑出來嗎?
不會,。因為盒子前后都有門,,把盒子放入傳輸線上前,后門會打開,,以供推動機構推出,。
明白了,你做的推動機構,,為什么要用連桿,?
因為空間的限制。
其實,,開始我們也有其他的一些方案,。比如,氣缸驅動,、線性馬達驅動,、馬達+齒輪齒條驅動、馬達+滾珠絲杠驅動等,。
3個方案對比.png (235.93 KB, 下載次數(shù): 908)
下載附件
2019-9-15 21:36 上傳
雖然驅動方式不同,,但是這4個方案有個共同點,就是導軌都是沿Y方向布置,,導致其占用太多Y方向空間,,無法滿足要求。
什么要求,?
這些要求,。
1)物料最重可達:4Kg,。摩擦系數(shù)按照0.4計算。
2)物料長*寬*高:322.6mm*135.9mm*12.9mm,。
3)要求推出50%以上物料在傳送帶上,,也就是行程: ≥ 93.5mm。
4)Y向空間有限:≤ 60mm,,X向空間:≈450mm,。
5)模組總重量≤ 2.5Kg。
6)推動時各個方向的間隙:X≤8mm, Z≥4.5mm,。
你的要求很具體嘛,。
是的。
雖然現(xiàn)在看來,,我可以這樣明確地告訴你設計要求,,但是你知道的,常常這種具體的要求是沒有的,,所以需要自己去寫,,然后慢慢地完善。
沒錯,,我們也是這樣,,很多時候要求不清楚,只知道個大概,。
所以,要學會自己去寫設計要求,。
是的,。
這些要求,就是設計的一些的邊界,,會限制著方案,,選型,細節(jié)等設計,。
比如呢,?
比如,物料重量和摩擦系數(shù)相當于載荷,,會決定電機的選擇,。
物料的尺寸,在我這里案例中,,特別是寬度尺寸,,會影響物料在傳送帶上的有效長度,也就間接影響設計行程,。
X,,Y方向的可用空間,以及重量,會影響方案選擇和布局,。
重量和間隙要求,,也會涉及到減重,和細節(jié)的檢查,。
是的,,是這樣的。
我看你Y向可用空間小于60mm,?
是的,,所以前面的幾種驅動方式,布局是有問題的,。
所以后來只好想一想,,用什么機構,來實現(xiàn)水平方向的運動轉換到豎直方向,,而且Y向行程還不少,,需要93.5mm。
因為條件限定了,,X方向可利用空間是比較多的,,但是Y方向可利用空間太少了。
所以,,才有了現(xiàn)在的連桿設計,。
4個方案對比.png (365.63 KB, 下載次數(shù): 989)
下載附件
2019-9-15 21:36 上傳
那你這種連桿機構,是如何實現(xiàn)推動的,?
來一張大圖吧,,連桿概念如下圖。
連桿設計概念_最新.png (181.63 KB, 下載次數(shù): 944)
下載附件
2019-9-15 21:37 上傳
是用伺服電機拖動同步帶,,同步帶再驅動滑塊,,滑塊在直線導軌引導下,做線性運動,。
固定于滑塊上的動鉸鏈點A,,沿著導軌方向做直線運動,配合短連桿OC繞固定點O的旋轉,,從而驅動長連桿AB端部點B,,沿著Y方向運動,實現(xiàn)推動物料的動作,。
嗯,,原理我清楚了。這種結構的優(yōu)點是什么,?
最大的優(yōu)點,,當然是節(jié)省Y向空間了,。
因為當滑塊收攏,長連桿端部推動點B,,會沿-Y方向收回來,,占用的空間非常小。
當需要推動物料時,,再出去,,所謂不用就收起來,用的時候才打開,,有點像雨傘,。
這種連桿機構,如何使得推動行程變大呢,?
這種機構,,當滑塊運動的距離一定時,長連桿的長度,,會直接影響推出行程,。
長連桿越長,行程越大,。
但是,,推動桿和物料盒兩側X方向間隙也就越小,為了保持間隙不太小,,所以連桿AB長度又不能過大,,最后設計成130mm。
在收回的位置,,配置有零位傳感器和限位塊,。
同時,在推出的位置附近,,也有硬件限位塊,防止因為控制出錯,,而跑出行程,。
但是連桿的推動點,不會在X方向移動嗎,?會不會產生摩擦,?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這里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長連桿AB的長度,,需要設計成短連桿OC的2倍,且和短連桿鉸鏈的點C,,需要設計成長連桿的中點,。
這樣就保證了,,三角形AOB為直角三角形,也就是當A點運動到A’時,,B點只會在豎直方向移動到B’點,,所以理論上是沒有摩擦的。
幾何及運動分析.png (261.36 KB, 下載次數(shù): 914)
下載附件
2019-9-15 21:37 上傳
但是,,因為加工和裝配誤差,,實際的情況可能不那么理想,所以端部最好是用帶軟膠的軸承,。一方面可以緩沖,,另一方面就算在X方向有微動,也是滾動摩擦,。
哦,,好的,我明白了,。
我還有一個小疑問,,滑塊的位移X和推點B的位移Y有什么關系?
如上圖,,經(jīng)過推導,,有豎直和水平位移關系是:
Y=BB’=OB’-OB=√(130^2-(129-X)^2)-16.1
當設計X方向的位移是75mm時,Y如上圖中的曲線,,位移達到102mm,。
但是因為開始推動之前,推桿需要和物料保持一定的間隙,,設定初始間隙為8.5mm,,所以有效的行程是102-8.5=93.5mm,滿足要求。
好的,,那如何確保推力滿足要求呢,?
這個嘛,我們來分析一下,。
受力分析.png (264.68 KB, 下載次數(shù): 854)
下載附件
2019-9-15 21:38 上傳
因為對稱,只分析一邊,,以連桿AB為分析對象,,它受到3個力的作用。
第一,,來自運載盤的力,,盤質量4Kg,摩擦系數(shù)0.4,,所以力大小是:(4Kg*10m/s^2*0.4)/2=8N,。
第二,,來自短連桿的力F。
第三,,來自鉸鏈點A的力FA,,大小也是F,沿AB方向,。
因為,,三角形OCA是等腰三角形, ∠COA=∠CAO=θ,, F和FA在水平方向的力需要平衡,,所以FA*cosθ=F*cosθ ,也就是FA=F,。
而FA在水平方向的分量,,就是對同步帶的力Fbelt,也就是Fcos θ =Fbelt
AB連桿在豎直方向平衡,,有方程8N=2*Fsinθ,,有因為Fbelt=Fcos θ ,兩個等式一除,,得到Fbelt=4cotθ,。
通過同步帶上的力,和同步帶輪的大小D,,即可算得電機的驅動力矩: Tmotor=2*Fbelt*(D/1000/2),。D=25.78mm,Tmotor單位是Nm,。
這里乘以2,,是因為兩邊的連桿一起工作,都是由電機給出功率,,上面只分析了一邊,,所以需要乘以2。
得到電機扭矩和位移X之間的關系曲線,,如上圖黑色曲線,。
需要注意的是,當滑塊運動到1.35mm時,,推動點B才開始接觸物料盤,1.35之前的曲線只是為了方便計算,,才統(tǒng)一畫出來,,其實那一端是沒有運載盤負載的,所以不需要關注,。
可以看出,,在最開始推的時候,,也就是X=1.35mm,Y=8.5mm時,,Tmotor=0.535Nm是最費勁的,,后面需要的扭矩,是越來越小,。
所以,,需要保證的是,剛開始推動時的扭矩達標,。
我們選擇的電機最大扭矩是0.95Nm,,所以安全系數(shù)是0.95/0.535=1.77,沒問題,。
這里,,還有一個電機指標需要提一下,額定轉矩,,這和占空比有關系,。
因為此案例中,每推動一次,,需要等候的時間是1分鐘,,而推動的時間不足1秒鐘,所以占空比是非常小的,。
如果非要計算,,可以估算一下Trms=√((0^2*60+0.535^2*1)/(60+1))=0.07Nm,。電機的額定轉矩是0.318Nm,,那么安全系數(shù)0.318/0.07=4.5,所以也是可以的,。
好的,。那是不是同步帶也沒問題?
再算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當X=1.35mm時,F(xiàn)belt=4cotθ=20.75N,。而同步帶的額定拉力是385N,,得出安全系數(shù)385/20.75=18.5。
其中,,Cotθ=OA’/OB’= (129-X)/√(130^2-(129-X)^2),。
所以也是沒有問題的。
好的,。羅羅,,可以把你的方案對比和計算過程,分享給我嗎,?
可以,在我公號羅羅日記里,,回復“連桿”,,即可下載,。
主要有兩個文件,,一個是PPT,里面包含方案對比,,位移及力分析,,還有一個是原始計算Excel。
好的,,多謝啦,。
客氣了,樂意分享,。